李丽莎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实践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是以主题活动为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式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基础。教学中必须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生活中捕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课题,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
一、走进生活,学会生活,体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新课标用“体验”这个词近16次,反反复复强调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受到体验的必要性。只有引领孩子在他们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才能产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冲破“先借助虚构的生活故事的演绎来阐释某一道德观念或价值规范,后联系实际并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形来调节并考察行为效应”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模式。要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活动时,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展示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十分美丽而且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并利用周末让学生走进社会去田间、原野进行体验调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美。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观察、感受体验到的春天,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春天,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从而让孩子的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师有效地安排组织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东西,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生活。
生活中的学生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二、游戏教学中懂得明理,寓教于乐
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儿童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认知结构。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以物体和人物表征其他事物,就如同成人用声音或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一样,儿童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意义,会增加他们口语或书面语言的能力。因而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作用。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将游戏贯穿于中,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在教学《上学路上 平安回家》这一活动时,可结合学校、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小交警”,进行上、下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创办“小小交警队”,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学习交通手势的兴趣。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分配角色,在游戏中设计种种情节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常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游戏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和生活。游戏作为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儿童学习氛围,便于儿童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信、有尊严、轻松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三、在美妙的音乐中激情、明理、深化主题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具有独特的旋律,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音乐不仅能够愉悦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具有启迪人们的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因而,课堂上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无疑会吸引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力。
1、激情、学习
音乐最擅长于抒情,又富有感染力。人们在听一种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音乐时,情绪就会伴随着乐曲强弱、高低、快慢自然起伏波动着,时而激昂,时而忧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感染作用来激发情感,让点滴变成丰富,模糊变成鲜明,肤浅变成深刻,把个体情感变成共同情感。在教学《这是我的心意》这一活动时,让学生了解关心家人也是一种品质时,让他们懂得关爱、孝敬父母;懂得呵护与被呵护的情感,可以让学生齐唱《生日快乐》、《烛光里的妈妈》这两首歌。在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懂得父母的爱和关爱自己的父母。音乐只要恰当,不管在课堂上哪个环节,都能够起到感染情绪,激情的作用。
2、明理
学习知识,明白道理是《品德与生活》的主体部分,毛蓓蕾老师说:“音乐在品德教育中起到的感染作用,往往比教师单纯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确实,在教学中适当播放一些音乐有助于学生明白事理。教学《上学去》这一主题活动时,先播放了歌曲《上学堂》,让一年级的新学生立刻对上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们对待新环境产生想了解的情绪从被动变成主动。
总的说来,音乐为课堂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共同进行,从而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都要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设计基础,从而引导儿童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发展能力,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作为教师,要竭尽所能地给予孩子一对能够翱翔于天空的翅膀,让他们展翅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