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庆兵
提升职工的职业素质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而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效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如何配合企业的要求,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中去,是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引导,对职业素养进行科学评价
企业对人才的充分利用,在于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较高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明确素质教育的社会意义,了解人才的竞争才是现代社会最激烈的竞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即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一个掌握了现代化技术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则是最能受到用人单位欣赏和欢迎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具有自我发展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并最终促使实现人格完善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全国中职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95%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了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强烈度。但是在数据的背后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把就业理想定位为工资高、环境好、时间短、任务轻、压力小;对企业忠诚度不够,纪律松弛,缺乏敬业、合作精神,责任心不强,进取意识弱,怕苦怕累。这与企业的“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责任心、团队意识”等用人标准相去甚远,就业的低稳定性、高流动性同时成为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这与我们的想象差距甚大。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有的等同于基础教育的德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有的仅限于开设一门课程,进行一场考试,得出一个分数,是静态的、指向过去的、以结果为取向的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要么单列评价,形式化而复杂;要么重知识考查,轻能力和行为评价;重教师个人评价,轻其他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教育者评价,轻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不利于个体的发展。我们的评价方式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现在和将来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过程,强调主体的多元性、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的过程性、课堂的融合性,目的在于倡导促进发展、能力的增长以及评价操作的简便易行,符合评价规律。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高道德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对学习生活的好处在于通过生物钟和条件反射提醒人们该做什么,如按时起床、吃饭、学习、工作、睡觉,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可以有条不紊,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会手忙脚乱,不得章法。其次,可以发挥下意识作用,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人,按照平时习惯做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松有条理。第三,调动潜意识为提高道德素质服务,潜意识受人的需要支配,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会从心底里对习惯的事物产生需要,当成乐趣,不去做违背习惯的事,如一个习惯不随地扔垃圾的人绝不会把垃圾乱丢。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生活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以身边的榜样为例来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不同人物和事件的对比,达到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
三、身体力行,教师的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常常告诫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教师博学、慎思、明辨,但关键是笃行。要自觉践行荣辱观,率先垂范。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感情、意志和爱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一辈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乌申斯基也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校提倡“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正基于此。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都不行如何为学生做表率呢?即使他在课堂上口若悬河,也只是无济于事的空洞地说教。所以,做为教师本身来说,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让职业素养的优良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
四、注重全面,剖析学生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本身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们认知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类教育。因此,职业学校教育的生源有别于其它类别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批热心工程技术、热心一技之长,拥有技能,愿意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回报社会的人。”对于这类人才,应该采用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一类教育,不应误认为是某一层次的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出一大批“双证型”人才,而深受社会欢迎。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中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教育、个人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施教。尤其是那些思想品德较差,有不良行为习惯的“潜能生”更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要不离不弃,给与更多地温暖和关怀,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关系到青年的成长大计。在加强德育课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协作配合和努力,在大家的共同奋斗下,相信未来的建设者一定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劳动者,我们的社会也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更加人性化。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去适应社会的需要,配合时代的发展,研究职业素质教育的新特点,探索职业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使学生成为专业扎实,品行端正,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