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内容摘要】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模式尊重儿童生活的特点,真正地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教法和教学模式充斥着我们课堂,很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而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改革的载体,在中学得以广泛的应用,我一直代高年级的数学课,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我尝试在高年级应用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导学案设计要尽量简单明了,一般过程有以下环节:导学内容与目标、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堂训练、达标检测与课后拓展、课后反思。这种模式尊重儿童生活的特点,真正地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
对于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问题引领及活动单 ”这一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尝试着完成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然而用导学案学习时,学生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对有疑问的地方应在导学案上做一些记录,同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如学生在预习《圆锥的体积》时,如果没有预案的引导,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很难的,当我把设计的实验预案呈现给孩子时,孩子们的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对于预习中没看懂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上课时听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致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上学习导学中的基础题。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把预习当成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权利,突出学生主体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其学习目标拟订、活动方案设计、检测反馈设计的主要完成者是教师,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彻底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课堂上,教师退至幕后,担任导演角色;学生走上前台,无拘无束,尽情合作和展示。教师信任每一名学生,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反思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比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立即促发学生进入一节课的主要活动,活动一是旧知回顾运用学过的知识了解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活动二是在自学的基础上算出例题中几面国旗的长与宽的几组比的比值,观察比值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概念;活动三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问题引领,小组成员总是充满了活力,或动手操作、或表达观点、或补充、或争论、或展示,感到自己在课堂中的真正存在,不是跟着老师转,不是与老师一问一答,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小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智慧得到展现,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促进者。
三、导学案尊重学习权利,准确定位目标,保障了学习的方向性
教育就是生活,其中一个层次是 “为学习者”的生活。既然是学习者,就必须学有所得,实现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情感目标等。在导学案中,学习目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对整个课堂的学习目标的掌握,但是这个目标要落实到每一个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中去,才能有了二是自学和探究活动中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具体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必要的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对活动的过程就更有把握。总的来说有了目标,才能保障导引有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不至于漫无边际,学生的课堂生活才真正是有数学意味的。学生可以进行目标检测和自我反馈,在目标导引下的生成往往是更有价值的。
四、尊重活动权利,丰富课堂层次,展现合作张力
对儿童而言,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应尽可能建立在活动基础上。导学案导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活动”,活动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上应当不断丰富活动层次,既保障学生物质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够丰富内在的思维活动,充分展现合作张力。
在小组活动中,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离不开倾听,倾听时学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内部活动,为下一步活动而开展酝酿、决策。没有倾听的合作是没有实效的,是一种躁动、是一种热闹,倾听与被倾听的协调才能充分展现合作张力。
五、尊重表现权利,优化展示方式,体现课堂魅力
展示交流是导学案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可以展示过程、成果或问题。展示活动可激活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被赋予了表现的权利,必须解放学生的表现空间,注意优化展示的方式。在小组展示中,可以展示小组成果,让中心发言人作为代表发言;也可以小组团体展示,一名成员发言,其他成员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观点;还可以要求小组将解决问题过程中修改和完善的痕迹留在展示板上,暴露小组思维的过程。全班展示可以是组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全班进行争论、辩论。全班学生都在参与,教师尤其要注意关注弱势群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 总之,有了导学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学习时间更合理、更科学。每节课都是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还有教师点拨、引导、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导学案背景下,我们应当追求美与力结合,形与神兼备,动与静协调,教师可以“无为”而治,学生在小组涨落状态中走向平衡与和谐,从而构建魅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