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贺翠
摘要: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物理科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指出物理科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方法 物理规律
一、物理科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物理科学方法就是研究、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在严格的科学条件限制下,通过严密的观察实验(观察与实验方法),严格的逻辑推理(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方法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内各部分之间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由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形成规律性知识。
物理科学方法渗透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从人们认识到学习客观规律的过程看,应该经过三个阶段,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归纳,进而总结规律。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物理科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物理科学方法贯穿于每一节课堂教学,有的整节课重点学习应用一种方法,有的一节讲授几种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談谈我的做法:
2.1一节课重点学习应用一种科学方法
《力的合成》这节课重点理解“等效替代”法,应用这种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科学方法具体实施一些做法。
制作学案,采用“先学后教”模式。
自学指导:
① 阅读课本22页,填写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间2分钟)
② 小组分工、合作,用拉力器或水桶设计实验,并准备为大家演示讲解合力与分力。(时间2分钟)
静心自学:学生自学并用笔进行勾画,小组交流分工设计
小组展示,教师讲解:合力与分力概念注明讲解:理解等效
问1:学生展示的实验中,合力定义的依据?
问2:四人和一人推车图片,一个人对汽车的推力是四个人对汽车的推力的合力吗?
通过探究性的质疑,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强化学生对“等效”概念的理解。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要灵活运用“等效替代”法设计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逻辑和抽象思维相对于高中生稍差些,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于是我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思维,理解并应用“等效”。
①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哪个容易控制等效?
② 选择什么器材显示作用效果?
③ 用一个力或两个去拉伸皮筋,如何操作使两次对皮筋的作用效果相同?
即如图:皮筋A端拉到O点有几种方法?
小组交流一分钟,展示实验方案。
教师注明橡皮筋B端用手固定,在记录纸上描出点,每次实验都要在皮筋拉伸到的位置描点。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对“等效替代法”理解到位并能用于实践。电学部分《等效电路》这一节就是这种科学方法的实践,学生在学习起来游刃有余。
2.2一节课运用多种科学方法,课堂显性化
如:《熔化与凝固》应用的有人为定义法、实验法、列表法、作图法、分类法、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我根据课程安排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列表法、作图法、分类法、比较法。
列表法处理数据是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一一对应地排列起来,以便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联系。
分类法:分类法亦称归类法。它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类)
比较法(同中求异)归纳总结:从温度-时间图像的不同、熔化凝固过程中物质状态的不同来进一步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工作以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想法。我认为教学要“授之以渔”,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不同的课都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因此教师不能再固守陈旧做法,要勇于创新,使教学灵活多样。在新一轮初二开始我就每节课融入科学方法:比值定义法定义概念,如:速度、密度、压强等;转化放大法,如: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磁场分布、液体压强计等;各种归纳法比较总结物理规律。在查找资料、备课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包括物理学史、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课外小实验等。同时我的课堂教学更有层次性、方法性。尤其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大的收获是如何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