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阅读质量之我见

2013-04-29 12:00马海霞
关键词:氛围阅读兴趣

马海霞

摘 要: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应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学会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酷爱读书,以身教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氛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34-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表现出对读书的极大兴趣,就会感染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讲解《2030年的一天》时,可讲一些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信息,并适当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专业术语,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在教室里设一个书架,将自己平时需用的书都放上去,做个“样子”,也可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时,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地朗读,并全身心地投入,让自己的读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阅读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使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课件、电脑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秀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作品所创设的情境美及语言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出示北大荒草塘的画面,简介草塘的美丽景色,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

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作品外,还应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藉。并指导学生读一篇好文章后要写阅读心得,以便重温时能勾起当初的认知和感悟,体会到知识是在积累中逐步增长的。在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和课本,不能喧宾夺主。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要在课堂上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细致观察人、事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一)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宋代朱熹),“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英.切斯特斐尔)等名言挂在教室或宿舍里,过段时期更换一次,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二)增加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报刊量

学校要加大书籍、报刊经费的投入,增加书刊总量,让学生有更大的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增加借阅和开放时间,让学生能有较多的机会读书。班级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看。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添置书架,家长和学生商定选购一些书籍,让孩子在家或节假日时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随意性比较大:喜欢读新奇、有动感的图书;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有偏爱的现象,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对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能选择一些较好的读物。清代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 》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 ,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学习《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 》。第二,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三,字典、辞典,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高年级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图书室、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四、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要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

1.指导精读。就是说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还可将读书笔记做得有特色也有用,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了。

4.应明了朗读和默读各自的特征。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画、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何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逐渐变得要学、乐学、善学。

参考文献:

[1]刘 杰.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策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1-04-10.

[2]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02-01.

[3]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2-04-10.

[4]郭 颖.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04-20.

[5]庞作娟.浅探小学中年级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东北师范大学,2010-12-01.

猜你喜欢
氛围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