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3-04-29 00:44任爱萍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任爱萍

摘 要:习惯形成品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60-02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最头疼的是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不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老师提问不能积极思考,或思考不深入;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做个旁观者,不积极参与;作业马虎,正确率低。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不良习惯在从中作祟。如何让小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开启思维的大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一)营造宽松氛围,引导学生乐意倾听

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认真倾听他讲课。所以,课堂中我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真切情境,吸引学生专注倾听

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转换教学模式,活跃数学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猜谜语、听儿歌、听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听的兴趣。其次,巧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如自己动手做一些教具,课前制作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听,优化课堂教学,使“听”更具吸引力。

(三)教给倾听方法,带领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做到三点:一是专心听,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专心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 用这些问题去唤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

二、培养善于思考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一)激发思考欲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20-5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20减去5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二)引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疑善问

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教师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有时学生的质疑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就行。

(三)鼓励求异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迁移、变通,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测量某班第一组同学的身高时发现,两个同学的身高是155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3厘米,另外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148厘米,求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按一般思路解答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这组同学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因此,解题时可以把它作为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的个数)=平均数。”即:150+(5×2+3-1×2-2×2)÷(2+1+2+2)=150+7÷7=151厘米。这种变式思维能化繁为简,学生就可以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

三、培养学生认真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做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一)因人、因题而宜,灵活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要合理、适度,注重层次性。不同的课型,设计的作业量也是不相同的。新授课应以基础性练习为主,少量布置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课则应以综合练习为主,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复习课则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大量练习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具体的各类题目是几道,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设计清楚。同时,在课中刻意将作业题按难易分散到各环节中,并尽量减少作业中机械重复部分,坚决杜绝拖堂赶作业,使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授之以法,引领学生科学地完成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做作业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认真审题,初步了解题意,然后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其次要认真计算,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简算的能力,我会每天抽空余时间让学生做十道计算题,计算的难度因人而异,逐渐加深。第三要自觉检查,为了让学生养成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师不但要常常在口头上强化检查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检查,而且每次学生做完作业我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检查作业,对于检查出问题的学生还表扬其认真、细心,教育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唤起认真作业的情感

批改作业时,我经常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书写等情况,写下简明、到位的鼓励性、描述性批语。例如:“你的计算速度比原来有了提高”; “看了你的作业,让老师感到批改作业也是一种享受”;等等,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作业情况。 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作业和后进生,我采取面对面批改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耐心辅导,以提高作业订正的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数学才能如鱼得水,逆流而上,在数学上获得最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