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勤
不久前读到一则短新闻:全美各地都开始反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在美国教育界已风行多年,中小学生每天都会得到教师的许多肯定、表扬,但其中不乏“空洞的表扬”。然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德韦克在过去30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轻率的表扬对学生无益,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德韦克认为,告诉学生何为优秀表现以及努力方向而非泛泛表扬,对教育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摒弃“空洞的表扬”,打算使用一些更精确、更科学的“表扬词汇”,帮助学生切实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读罢此则新闻,不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其一,实践是检验教育观念的唯一标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最初可能只是个别教师的经验总结或研究者的实验结论,进而得到更多教师的印证、认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观念。或许还曾得到过一些专家、权威的青睐和推崇,使这种观念无胫而走,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在更复杂的背景、条件下实施这种观念,虽有继续证实其正确性的新案例,亦难免有暴露其存在缺陷的实证。简言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真理还是谬误,分界在于“夸”是科学的还是廉价的。近年来,有许多外来的和本土的形形色色的教育观念(含理论、模式,下同)涌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其中有的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收效甚微。这到底是理解观念上有偏差,应用条件上有不足,操作执行上乏力,还是观念本身存在着缺陷?我们往往因反思意识缺失而浑浑噩噩,不甚了了。故此,应学习美国人的反思意识、批判精神,以实践为标准去检验、评析教育观念,完善、发展教育观念。
其二,教育观念是认识教育规律的台阶。表扬与批评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方法。这是教育的常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对表扬情有独钟。其能风行美国数十年并为许多国家教育界所接受和仿行,必有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成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确需要师长的期待、鼓励,需要同伴的认可、肯定,实质是需要宽松、包容的心理安全环境,以提高自主发展的自信心。表扬对于学生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但有效的表扬必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恰如其分,使受表扬和未受表扬的学生都感到“物有所值”。如果滥用表扬,为芝麻大点事儿如答对尽人皆知的问题,教师就不吝夸大、溢美之词,“你太聪明了”、“你的智商很高”、“你简直是个天才”等,表扬就会贬值,其功能就会消减。而与表扬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批评也是教育学生不可或缺的。像学生的自私、任性、骄傲、鲁莽、懒惰、懦弱、马虎等表现必须批评教育。但要讲究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人格,有针对性且尽量就事论事,即使就事论理也切忌“无限上纲”,避免“新账老账一起算”,要启发学生的自觉纠错,重振前行的自信心。反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会使我们的表扬更科学、更有效,我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必将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其三,践行教育观念要从实际出发。近年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界也备受推崇,非常流行。与美国的情况相似,空洞的表扬、廉价的称赞等表扬的异化现象同样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等教育活动。其实,此类表扬的效力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年级升高而迅速消减,学生越发不屑甚至反感,认为教师是在表演蹩脚的假戏,是虚伪的做作,故使受表扬的学生毫无荣耀之感,其他学生也不以为然。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表扬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新思维、新发现、新创意、新创造、新进步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来,使表扬成为启迪、激励全体学生提升全面素质的强大动力。总之,我们践行任何教育观念、理论、模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认真反思,不断完善,才能收获实效,才能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