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2013-04-29 07:26陈春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陈春玉

摘 要:在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增强求知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应从“耐心指导,培养预习能力”、“细心组织,激发预习兴趣”、“精心推动,提高预习成效”等方面入手,切实地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39-03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思考、主动求知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倡导自主学习,而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一、耐心指导,培养预习能力

方法指导行动,要让学生喜欢预习、愿意预习,首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预习,让他们的预习有一个行动指南。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习。1.读。在预习新课时,最少要阅读课文两三遍(要求大声地朗读),这样可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同时把优美的词句储备起来,培养语感。2.圈。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先用醒目的符号这些来,再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的音、形、义,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3.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语句等进行抄写,巩固记忆,积累丰富的词汇。4.画。画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用简洁的文字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融入自己的理解;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5.写。预习完课文后,可以写写自己对该篇课文或其中一句、一段的感受和体会等。通过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读、圈、画、抄、写”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细心组织,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巨大动力,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并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

(一)设计差异性的预习任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增加预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如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设计难易有别的三个等级,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读、圈、抄”;对中等生布置“读、圈、抄、画”;对优生则布置“读、圈、抄、画、写”等。差异性的预习,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关注优秀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使他们都能及时完成,跳一跳就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有效地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表扬。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发现进步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男生语文基础较差,平时一些生字、词总是记不住,我便鼓励他预习时多查一查字典、多读几遍、多写几遍,按要求,他课前用字典查生字、词,读读写写记记,慢慢地记下了生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学得自信了。我在班上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让他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预习的好处。这样,他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三)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活动中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在预习中,可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由学生来评比,看谁预习得较好;此外,定期进行“预习考试”,选择一篇新课文,设计一些预习作业,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在学生的预习活动中融入竞争,既激发了学生不服输、积极进取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习惯随之逐步养成。

三、精心推动,提高预习成效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困难、挫折,以致影响了预习效果。这时如果有教师能加以点拨、引导,那么将使学生的预习走得快些、稳些、好些,从而提高预习成效。

(一)提倡多思善感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为了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引导用内心去感知课文,甚至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在教读人教版小语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前,我就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多“咬文嚼字”,许多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都兴致勃勃地记录了他们的预习感悟,有的同学把文中“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画了下来,旁边写着:“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很有默契和深厚的情谊。”;还有的同学则是在阅读课上交流了他对“德高望重”的理解:“德高望重就是指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这些源于学生内心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悟,不正是教师原本上课要传授的吗?

(二)鼓励大胆质疑

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往往还有许多内容是学生一时感悟不了的,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人教版小语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自己给自己提一些问题,学生们主要围绕李大钊先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神态等进行质疑,如:“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以前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而这次竟是含糊地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父亲的头发会乱蓬蓬的,而此时面对我们却还是‘平静而慈祥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气氛热烈、精彩,他们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探讨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的,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将精力集中地放到这些知识点上,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查漏补缺,学习新知,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三)促进合作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可以自主预习,也可以小组预习,鼓励学生在预习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如在预习时,对于出现的一些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交流;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预习,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完成预习任务。此外,我还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在预习中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四)拓宽预习途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经常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他们到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上网查阅、翻阅书刊、请教家长、观察实验、情感体验等方式,以此来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由于学生对李大钊所处年代背景不是很了解,因此,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去查找有关李大钊和当时时代背景的材料。在交流中,同学们找来了许多李大钊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及当时白色恐怖下的社会现实。这样,学生对李大钊在狱中所遭受的酷刑加深了了解,激起了学生对李大钊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精神的钦佩,对反动统治者凶狠残暴、卑鄙无耻的仇恨,李大钊的高尚品质也就跃然纸上。是的,语文这一大课堂是极其广阔的,社区活动、网络资讯、图书馆、影视作品、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式的预习途经,不仅为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补充,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