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向军
摘 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把握高效课堂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巧设课堂情境、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为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开放的、民主的、探究的高效课堂做好扎实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设情境;整合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践行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在我校得以大力推进,广大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改中,践行课改的新标准、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还时间、思维以及自主发展的空间于学生,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是新课程理念更强调“生本”原则,更关注人的发展。
因此,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自主、活力课堂,是提高课堂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把握高效课堂的方向
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寻找符合自己实际的、符合教学要求的、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性化课堂被称之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本质上与新课程教学改革思想一脉相承,是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作为教师,要从“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听课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习规律,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中去完成認识的飞跃和感受创造的快乐。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体验,在探究中感悟升华,把所得到的知识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道德践行,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这也是新课程最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因而,营造尊重、平等、乐学、愿学的“活”的课堂氛围,恰当的情境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变得愿学、爱学、乐学、会学,有效地提高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而情境探究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精心置入的教学情境能让教学过程优美流畅,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因此,要改变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需要尽心设计,恰当置入,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和生态生成的教学观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这样,教学才会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三、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和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备课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实际设计教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课堂生成,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可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对话情境和氛围;对于敢闯敢干、思想活跃的学生,就可激励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超越,为其他学生提供示范。此外,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弹性要求,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民主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归根结底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而高效率的课堂是在兴趣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爱学。教师只要善于探索教学规律,把握教材特点,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就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打造和谐高效的民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