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一点体会

2013-04-29 19:31陈潞
新课程·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

陈潞

摘 要:自从江苏省实行“3k+2B”高考模式以来,高二年级参加的学业水平测试日益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理分科后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得A以获得高考加分成为树立学生信心以及帮助其顺利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在所有的学业水平测试学科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历史不仅检验学生的人文思维,更增加了逻辑理性思维的考查。它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学业水平;新课程;高层建瓴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与创新的素养。在此精神指导之下,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下面我就以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为例,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分析卷面,了解测试动态

以刚揭晓的2013年江苏小高考成绩为例,从整体上来看,今年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拿A加分的难度仍然很大。从考点覆盖面来看,一级子目是考试的主要面,仅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没有涉及,二级子目的覆盖率则达到84%,新增考点中对“宗法制”“古代官营手工业”“赫鲁晓夫改革”进行了考查。换言之,今年小高考所考查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达到了“放C拦A”的目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的选择题题目组合类的题目出现较少,大多采用文字材料、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而文字材料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图表型题近年也是考试采用较多的形式,从今年出现了6条题目可以窥见一斑。从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必修一占26分,必修二占24分,必修三占10分。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必修一占40%相吻合。

二、提高教师自身能力,高屋建瓴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角色,教学中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从字面上来看,教师是“轻松”了,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能带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史学意识、史学能力等等。

(一)史学意识的培养

史学意识是在处理历史或与历史相关问题时,能够自觉想到应从哪个方向、途径去思考、学习、质疑和探究。

1.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逻辑意识

分析历史问题时,首先确认相关史实是否真实、可靠、有效,坚持有什么样的史料确认什么样的史实这一原则;在史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坚持自我探索、发现和质疑的原则。

2.树立还原历史情景意识

历史是当代史,分析任何一个历史现象、问题时,教师都应尽力做到把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放到当时具体的时间、空间下进行分析、思考和比较,理解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3.树立历史发展的意识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新的发现和研究不断变化并逐渐接近客观事实,应尊重不同的历史分析见解和观察视角,多思考、多求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史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能力培养即“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与态度观三个层面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历史教师需要知道基本史实及其解释和评价,并能理解历史学基本史实的解释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历史教师解决历史和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在新的情景中,要具备运用历史信息的经历和体验,按一定目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归纳史料中有用信息的能力及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教师在新的开放的历史情境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现出健康健全、积极进取的人生倾向。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比较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1.课前

课前准备历史预习案时,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分层设计材料和问题,“了解、知道”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理解”是稍微“转弯”就能解决的问题,“认识”以归纳或总结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学习由易到难,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课堂

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比如,课前检验预习任务时,我通常会让2、3名学生上讲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将他们的预习成果汇报给大家,然后再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这样既能节省基础知识梳理的时间,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又可以将学业测试的要求分为若干小问题,将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自主思考,相互提问,相互检测的方式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仅仅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我的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知识框架,在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我相信每位教师都是一名成功的创造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唯有静心钻研才能成功。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下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