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慧
摘 要:近年来,在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多次出现了与病句有关的题型。有的是选择题,有的是语段改错题,有的是将病句修改和小应用文的格式放在一起考查。
关键词:语段;错题;修改;策略
本人对常见语病类型及应对策略作了一下归纳,整理如下。
题型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最常见的一种语病现象,主要有两种成分的残缺形式。
1.主语的残缺
句子主语的残缺,往往是由于介词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这句话中,有两个小句子,其中“这次活动”和“同学们的合作意识”都可以作为该句的主语,但是这两个词前面分别加了“通过”和“使”这两个介词,原本的主语名词变成了介宾短语,无法作为主语。这种病句的修改只要将影响主语的介词删掉就可以了。如,上句删掉“通过”和“使”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了,原句变为:“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主语为“这次活动”。第二种改法为:“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主语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2.宾语的残缺
宾语残缺的句子,在谓语动词后面还有相应的或长或短的短语,有时我们会把这些短语误以为就是该句的宾语,其实这些短语是宾语的修饰性定语。修改这类题目,我们要先看谓语部分,相应的谓语动词往往都有与其搭配固定的对象名词。如“开展……活动”“增强……意识”“出现……现象”等等。如,“农村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上学困难、孤独等。”该句的主干应是“学生存在问题(现象)”,而句中的谓语“存在”后面并没“问题”或“现象”等宾语,因此属于宾语残缺,应改为:“农村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上学困难、孤独等问题。”
做好成分残缺题的第一步,是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第二步找出病因。第三步对症下药。
题型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的形式较多,有如下形式: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关联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她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常在我脑中浮现。”这句话中“品质”不能用“浮现”,“浮现”的应该是具体的形象或事物。
2.动宾搭配不当。如,“走在乡间小道,我听得见稻子成熟的味道,看得见农民喜悦的笑容。”这句话中,“味道”应是“闻到”,而不能“看见”。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刘翔不仅拥有矫健的步伐,还拥有一张高大帅气的脸。”该句中用“高大”“帅气”修饰“脸”,我们知道“高大”是用来修饰身材的,不能修饰脸。
搭配不当的病句现象比较常见,考查的几率较高。这类病句的修改比较简单,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在平时的语言交流和写作中要注意用语的规范性。
题型三:语序颠倒
具有这类语病的句子有两种特点。
1.句子当中往往含有并列的多个动词、名词或修饰性成分。这些动词反映了人类认知事物的先后顺序和规律。如果是名词并列,这些名词往往存在大小或尊卑关系。如:“许多本省的技术人员都愿意去大城市发展。”本句中的主语“技术人员”前面有两个修饰性定语“许多”和“本省的”,但是“许多”被放到“本省的”的前面,就成了“本省的”修饰性定语,而不是修饰“技术人员”。这样的题目在修改时,依据修饰谁就放到谁前面的原则。
2.一个句子中的分句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要么递进关系,要么因果关系。我们要按照因在前,果在后的原则将其重新排列。
题型四:重复赘余
重复是指一个意思用两个词语或句子表达,造成语意的多余,杂糅。词语重复的往往是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修改这类病句采用“删”的方法。如,“莫言的小说价格大约50元左右。”句中的“大约”和“左右”都表示价格的范围,只要留取一个就可以了。句子杂糅则遵循“简”的原则,也要“删”。如,“癌症得病率高的原因是人们不好的饮食习惯和污染环境的结果。”这句话中只要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即可。
题型五:前后不一致
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了“是否”“能否”“成败”“好坏”等两面词,就要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和一面不一致的毛病。如,“思维是否敏捷,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句中的“思维是否敏捷”是两种情况,而“关键”是一种情况,前后不搭配。遇到这样的病句,只要将前后调整一致就可以了。即“思维敏捷,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或改为“思维是否敏捷,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
题型六:其他类
1.分类不当。如,“今天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黄瓜、青菜、豆芽、草鱼等蔬菜。”其中的“草鱼”不是蔬菜,属归类不当,应删去。
2.否定不当。反问句是用肯定的句子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句子表达肯定的意思,最容易造成否定不当的问题。如,“禁止”“切忌”“无时无刻”等,这些词极易造成否定不当的病句。
3.不合逻辑。如,“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极度夸张,我们不可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病句的成因还有很多种,无论哪一种,我们在修改时都要遵循“对症下药,改小不改大”的原则,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