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借助其集文字、图案、视频、声音等于一体的特点,可以使历史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搭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平台,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契机,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时空跨度大的人文学科,其专业特征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克服的教学问题,如形象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实、对历史概念不能准确理解等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使教师的讲课更具吸引力,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呢?这是值得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苦思冥想的问题。而多媒体教学通常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据此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其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是我们一直探索的一项课题。
一、多媒体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研究的对象都是过去的事物,过去的“时空”具有一度性,不可能再现。从“时”而言,今天的学生不可能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学生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难以解释抽象的概念,因此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现状。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以较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其感官,使枯燥的历史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兴趣等心理因素也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身临其境,压缩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感和距离感,从而主动学习。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西汉初年一片荒芜的景象及“文景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西汉初年一片荒凉的景象是如何出现的?而‘文景时期又为何会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呢?”,直观的情景再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使他们活跃了起来。这样一改传统的平铺直叙的导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了解西汉时期社会经济改变的原因的兴趣,愉快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之后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了汉武帝时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要求思考措施实施的原因及后果。学生结合多媒体及课文,极有兴趣地探究、解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教学越形象直观,学生接受知识就越快,对教学内容就越容易深刻理解。数据显示,人获得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10%来自听觉。事实证明,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基本能掌握。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扩大信息量,优化了教学过程。
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般较重视课堂的教学知识容量。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传授主要源自教师口授与板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课程则更注重探究性学习和教学,这就为多媒体的运用提供了平台。
《三国鼎立》这一课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已阅读过《三国演义》,因此对此段历史较感兴趣。而出于教学要求,课本提供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得更多一些,有利于教学呢?笔者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场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及经济发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主线索、分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制成文稿加以展示。上课时,学生一一展示作品,以学生表达为主,教师补充必要内容,或师生同叙“三国鼎立形成及发展经济”部分的教学。把教室移到网络教室,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内容动手查找并制成成果,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了信息容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多媒体教学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历史学科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它们形成了专门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些内容是有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了宏阔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基于其综合性及因果性的特点,历史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析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板书、列图表或者语言表达的方式讲解历史知识体系间复杂的关系,但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其揭示得淋漓尽致。而多媒体教学能将历史知识体系完整地演示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点击,一步步展示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表,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归纳、整理知识和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思路,并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思维的目的。如复习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时,把知识要点分为隋唐、宋元、明清三大阶段,再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条基本线索。然后对三大阶段的特点分别以红、黄、蓝三色加以区分,五条基本线索用五个箭头排列在三个阶段特点之后,逐步演示知识。这样就使头绪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四、多媒体教学振奋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占有独特优势,而爱国主义情感则是历史课情感教育的一个突出方面。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描述,缺乏情景渲染,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再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笔者在讲述人教版七下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内容时,先播放荷兰殖民者及沙俄侵略者在我国横行的相关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侵略者的憎恶面目;然后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击退沙俄侵略者两段录像,使民族英雄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流露出对受害民众的同情,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民族英雄的赞叹等各种情感。而知识的掌握,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加强。教师又安排了“今天我们如何爱国?”这样一个论题,由学生讨论,由此在讲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只是为我们教学服务的一种工具,不可能代替教师进行教学。如果不分形式、场合,环节,一味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材料的合理选择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文字等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但其材料的选择不是片面追求画面内容的趣味性,而应针对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对材料进行适度选择,在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教学。
2.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发展。无论教学手段多先进,发挥着教学辅助作用,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挥多媒体的特殊作用。在一堂课中,如果过多应用多媒体,则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者,评价一堂课效果好坏,并不在于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在于多媒体运用的多少,重点在于所运用的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契合,相协调,是否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如《三国鼎立》这课,虽由学生上网查找,但教师给出了具体内容,切口小而准,避免了学生盲目查找。)
随着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的运用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也会焕发出越来越大的魅力,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课堂节奏和教学氛围,避免教学过程中“人”的缺失。挑选合适内容,在适当时机,适量使用多媒体,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出多媒体的最大功效,使其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