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琴
摘 要: 分层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水平等差异性,按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关注、差异辅导。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分层,做到分层、习题练习分层和评价分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法 实施策略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导演算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础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所以不适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水平等差异,按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关注、差异辅导,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如何将学生分层,做到分层、习题练习分层和评价分层,从而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并且每位学生的数学兴趣、基础水平、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学时应差异对待。要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将学生进行分层,依据他们的具体学情、特点、思维水平等“分门别类”。通常而言,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数学基础牢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涨、理解接受等思维能力强。第二层次:数学基础较好、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一定的学习热情、理解接受等思维能力较强。第三层次:数学基础一般、学习态度尚可、学习热情一般、理解接受等思维能力中等。第四层次:数学基础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理解接受等思维能力不强。
对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幅度等动态监测、变化,鼓励第三、四层次的学生努力向第一、二层次发展。完成对学生分层后,就可以有根有据地制定分层次的数学教学目标和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数学教学目标,拟订详细可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二、教学过程做到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实施,是分层教学法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包括开课导入环节、对知识的传授与引导环节、问题探究环节、例题分析环节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例如针对第一、二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和讨论问题。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推导、论证新的知识点,学会质疑问题答案,寻求更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第三、四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一些趣味性案例,将教学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性质和数学公式等的感性认知,培养数学兴趣。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环节也是如此,将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较宽的数学问题交给第一、二层次的学生思考,而将简单、基础的问题留给第三、四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引导策略和提问策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作业训练做到分层
作业训练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数学解题思维及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设计出不同难度的作业系统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题目难度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呈阶梯状递进。
例如学习了“勾股定理”后,可以通过作业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四个习题,即:①熟练记忆勾股定理的内容、公式,并能够将公式符号转化为几何图形加以理解。②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4和5,求另一边的边长。③已知矩形的周长为28,长为10,求该矩形的对角线长。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原点为O,A点坐标为(0,2),B点坐标为(6,0),请问由三个坐标点组成的三角形(△AOB)斜边上的高有多长;上面四个小题是由浅到深、逐步递进的,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而言,应该要求他们完成全部题目,达到作业训练的目的;对于第三、四层次学生,则要求他们完成第一二题即可,掌握勾股定理最基础的知识,能够解答较简单的习题。这样,依据作业习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既能达到训练检验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体现作业训练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做到分层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价时做到分层次实施可以有效保证数学教学效果。所谓分层评价,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不再是写评语或者单纯利用考试分数衡量,而是要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用微笑和鼓励性语言表示认同、赞扬和支持,充分发挥教师正面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比如针对第一、二层次的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又要有分寸,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提升的空间。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要以激励为主、严格为辅,肯定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缺点,要求纠正错误。而对于第四层次的学生评价时则以鼓励为主。留心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赞美,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帮助他们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评价时做到分层次,才能有效发挥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功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安晓霞.浅谈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1,22.
[2]王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