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飞
摘 要: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提问的方法,用问题将学生带入思维的空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数学思维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打造出师生互动的数学“新课堂”,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之间开展“双边互动”活动的最佳工具,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更具抽象性和严谨性,对高中生而言增加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尽量减少课堂中低效问题、失误问题现象的发生,综合数学学科特点,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探析。
一、把握提问难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到最近发展”的循环过程,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综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提问难度,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寻找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思维成长。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进行如下提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共有几种?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数量特征?这一问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因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回答。解答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我们的视觉中太阳是一个圆,而地平线则是一条直线,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与直线之间有几个公共点?根据这些你是不是能够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探寻答案,这种由旧知而引发的新知,对于学生来说恰到好处,使他们的思维在问题难度逐渐提高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
二、注重提问坡度,使学生思维获得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是有限的,他们既不可能对数学知识进行逐一的发现探索,又不可能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实现思维的跨越,因此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数学由简到难的知识特点,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提问的坡度,让问题层层递进,给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在讲“余弦定理”时,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图1所示,液压卸货车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先计算出BC,即油泵顶杆的长度,如果车厢最大仰角已知为60°,A与B之间距离是1.95m,AB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20′,A点到C点的长度是1.40m,那么BC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将这个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三、选择提问角度,让学生思维更活跃
四、增加提问的开放性,发展学生理性思维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具备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现实问题中去发现数学内涵,同时使其理性思维获得发展。如在讲“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时,可以通过“掷骰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当你掷出一枚骰子时,可能会出现的点数是几?学生:1到6都有可能(让学生对随机变量应如何取值和取值范围进行初步理解)。那么在掷之前你能够确定是哪个数吗?学生:不能够确定(让学生认识到随机变量中存在的“随机性”)。那么当你第二次掷骰子时又会出现什么数?是不是会与第一次一样?学生:可能会相同可能会不同(让学生加深对随机变量中“变量性”的理解)。这种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还会联系现实考虑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引导学生加强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维理性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润滑剂”,也是促使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引擎”,一个有效的提问能够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问题思考、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中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构建的全过程。教师要注重提问艺术,提高问题质量,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数学思维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