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山
良好的中学历史课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施教情境中完成的。欲达到“真情四溢”、“令人沉醉”的最佳情境,教师需要不断构建生活化课堂,以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创设课堂人文环境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个性自由、张扬,有利于唤醒和激励学生。我们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的合作伙伴来对待的,给他们友善的微笑、关爱的目光、平等的态度、激励的话语,去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在生活情境中“同化”历史
许多学生怕学历史和学不好历史的原因是:在绝大多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与所学历史内容相应的生活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一些真实体验,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或者是产生一些疑惑,从而能够部分地理解历史,达到“顺应”的效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必修三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这一单元时,密切结合学生喜爱并关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特点,设置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以下背景材料:
(一)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前后约200万年,铁器时代有几千年,蒸汽时代不到200年,电器时代则只有几十年。
(二)从1904年发明电子管到1948年发明晶体管,用了44年时间,而晶体管被1959年发明的集成电路所取代只用了11年时间。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块芯片上只能集成几千个元件,而今天在只有一个多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元件可多到上亿个。
(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废旧率比上个世纪前半期加快了一倍,在个别尖端领域甚至高到50%。据业内人士讲,哈佛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时,他的知识已被淘汰了一半。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设置以下题目并引导学生思考研究:
(1)以上阅读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知道当今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有哪一些?
(3)当今中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高新科技有哪一些?
(4)你感兴趣的高新新科技有哪一些?你如何看待网络技术和克隆技术?
教师就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从而不断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在问题情境中发现历史
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神入历史,去感知历史、发现历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但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启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在处理选修一《北宋王安石变法》一课变法内容时,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回到宋朝——变法带来的生活变化,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民、士兵、财政官员、官僚地主、读书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五个角色中自主选择,结合课本表述,让他们站在所选角色的立场上,运用角色语言,谈体会,说看法。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不到二十分钟,一篇篇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发言稿”就写出来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从“局外人”的视角向“局内人”转变。
四、在实践情景中悟历史
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必修二《罗斯福新政 》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在实践情景中悟历史:
(1)创设情境,感受历史。
乘着时间隧道来到1929—1933年,按照学生自愿分组扮演工人,农民,企业家,银行家,谈谈危机对你和你的家庭、企业带来的危害,你将如何生活和应对?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据此让大家了解一个政府若想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必须在政策中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为学生充分理解罗斯福在大选中战胜胡佛打下基础。
(2)模拟辩论,再现历史。
组织两大智囊团,模拟大选时的辩论,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相互撞击,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就学生的辩论做总结胡佛进行了一些点滴的而不是大规模干预,不仅解决不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胡佛失去了民心。而罗斯福的主张更多的是国家全面干预,并照顾到各阶层的利益]通过模拟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有限的干预已无济于事。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出谋划策,寻找建议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充当罗斯福“智囊团”成员,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4)让马克思和罗斯福穿越时空隧道对话,追究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育活动是在各种潜移默化的情境中完成的,良好的情境必然会产生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古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真情四溢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必被感染升华,在令人沉醉愉悦的情境中学生会以学为乐。的确,我们在实践中,常常走入误区:或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或只重某一功能,忽视其他作用。片面单一的目标,湮没了情境的价值;没有内容质量的形式,则更是对情境价值的毁坏。殊不知,欲求“真情四溢”、“令人沉醉”的最佳情境,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发现、形成,而这一切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付出很多心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