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荣
一、 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而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难以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和合作者。
二、 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重视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
1、调查市场保健钙的种类、价格、分析钙以什么形式易于人体吸收,提出补钙的理想方案。
2、组织学生到泸县化肥厂参加调查,了解化肥(主要是碳氨)生产原理,并以经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化肥(碳氨)产品的用途。
3、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态的途径。
4、剖析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5、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
6、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学校提出建议。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即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人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三、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设置情境或活动情景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其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策略。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资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完成若干内容后,让学生回顾现在学习策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哪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
3、民主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上,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角色的跟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
4、建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储蓄和知识储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六认知”在教师帮助进行自我构建。
5、实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1、实验探索型。该模式是从实验入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从直观具体现象入手,利用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激发,学生的整体思维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2、情景创设型。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调查研究性。调研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方向,然后进行调查、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实验与研讨,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社会课题型。“综合科目”是高考改革“3+X”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旨在测试学生综合学过的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并将之在生活中“以运用,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科问题的联系和综合”,是社会课题型教学模式的体现。
化学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最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学生通过问题来探究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并在这进程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四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