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皆有味 语语悟其神

2013-04-29 03:25楼超君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闰土二嫂外貌

楼超君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频繁出现,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故乡》一文深刻地概括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更不是件易事。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本文略举在教学《故乡》一文时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前后对比,加深认识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和衬托,使简单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是《故乡》艺术结构的一个特点。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因而在认识人物形象时要前后联系对比,才能加深认识。比如在认识杨二嫂这一人物时,先通过相关语句了解她的性格特点,再前后对比,她的形象就更加突出。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一句和“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这个句子作对比,比较杨二嫂前后不同的动作:一“跑”一“走”,一快一慢,何故?学生通过前后比较朗读、想象,达成共识:没拿到东西之前,她是慢慢走,贼溜溜的眼睛四处搜索,看看是否有物可拿、有利可图;一旦拿到东西,她便飞也似的逃走了。一个“飞”字把她急于把东西占为己有的心理展露无遗,杨二嫂的贪婪形象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再拿杨二嫂现在的言行和记忆中的杨二嫂进行对比:原先“终日坐着”的美丽勤劳的“豆腐西施”变成了如今尖酸刻薄、贪婪势利的中年妇女。经过这番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疑问: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学生的视野不再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能够“瞻前顾后”,从整体着眼,做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杨二嫂的认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后文了解闰土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做了铺垫。

二、情境再现,把握形象

教学中,在朗读到杨二嫂的外貌时,学生竟然都很平静,无人发笑,这让我心中一惊,说明学生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没有充分体会到杨二嫂的这一形象。于是,我让一个学生慢慢地读,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到台上来表演,学生都忍俊不禁了。通过情境再现他们从杨二嫂的“凸颧骨,薄嘴唇”的外貌中推测出她的尖酸刻薄,再从后文杨二嫂的语言描写中印证了这番推测的正确性。又从“圆规”这一称呼中感受到了“我”对杨二嫂的嘲讽。通过细品慢读引导学生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中去,在情境表演中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要“潜心会本文,入境始与亲。”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情景表演,再借助读者的想象、联想,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仿佛浮现在“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心理图像”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添加叹词,体会情感

闰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他们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少年闰土,本文对闰土少年和中年时期的外貌、语言进行了对比描写,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的变化,学生能较快地概括出中年闰土的饱经沧桑,迟钝木讷,但学生的表情却是漠然的,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时,语气语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显然,学生未能走进闰土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的心情。于是指导学生在闰土语言中众多的省略号中添加感叹词,学生马上发现:少年闰土的语言流畅欢快,一气呵成,无法添进任何的感叹词;而中年闰土的语言断断续续、欲言又止,随处可添加感叹词。在沉沉的叹息声中学生读到了积压在闰土心中的深深的无奈和痛苦,沉重的生活压力几乎把闰土压榨干了,他甚至连抱怨都不会了,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日日劳作,一味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感叹词的添加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闰土说话时的语气、语音,学生的心灵被触动了,就容易与文中人物共鸣、对话,深切体会到闰土心中的百般滋味,从而走进闰土,理解闰土。

四、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故乡》的结尾是整篇文章理解的难点,在引领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的含义之后,我追问学生:作者尽管看到了希望,但他对于实现希望的信心有没有,足不足?学生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这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品味其中的关键词。有一个学生谈到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感觉有点味道,但说不出来。于是我把这句话改成了 “也可以变成路” ,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这两句话的不同,学生似有所悟,但多数学生的眼神还是茫然的。时代和阅历的差异使学生无法从词语中领悟到作者的心声。再次替换,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来造句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也可以考上高中。”“只要你努力学习,便考上高中了。”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也可以”虽有希望但把握不大,含有不确定性;而“便”说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十足的把握。文中用了“便”这个字就流露出作者对实现新生活的坚定信心。立足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沉浸在词句中,细细品读那些精妙的细微之处,在联系、想象、体验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把语言和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来解读,才能让静止的语言活立起来,让学生通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中学)

猜你喜欢
闰土二嫂外貌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闻香抢钱
《故乡》的呐喊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