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3-04-29 23:46杨尚礼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质疑学法

杨尚礼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质疑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能力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架起一座由“教”铺向“不需要教”的桥梁。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主导;兴趣;思维;情感;质疑;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教了多少内容不是目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最终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索者和反思者。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训练学生,使他们学会读书方法。叶圣陶对教学中的“导”曾作过很好的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师的“讲”,也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能是“导”。要“因势利导”而不是“全盘授与”,要“启发引导”而不是“填鸭灌输”。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能力训练。

一、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愿学、爱学、乐学,就会主动学、自觉学。教师应积极创造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常讲好的开头是师生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语文课导入方法众多,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诗意描述法、叙述故事导入法、激情背景导入法、点出人物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用好了这些导入方法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情景,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引导”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应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认识规律来启发。启发要有趣味,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意趣,使学生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后进生更应如此。例如,在教学《一幅壮锦》一课时,我考虑到由于篇幅较长,对于山区学生阅读可能难度较大,因此,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一开始就说:“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讲一则民间故事”。学生听到要讲故事,都很高兴,接着我生动地把妲布一家的生活情况作了“描绘”,再讲妲布买了画回去后三个儿子的态度。此时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我抓住这一火候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妲布一家以后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就板书“一幅壮锦”,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全班同学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气氛中,达到了“不必教师想灌输,而是学生在饥饿的驱使下自己吞食”的地步,变“苦学”为“乐学”。然而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情绪,正是在教师诱“导”下才被激发出来的。

二、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顺着学生读出的感受:“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这下可热闹了,有喜欢新生娃娃的,有喜欢美丽的小姑娘的,有喜欢健壮的小伙子的。我让学生们一一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在课文中批注。如: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思维飞跃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悟”的情境,提出有力度的问题,逐步把问题推向悟的“临界点”上,促成思维突变。

三、导情感

语文课很多文章内容精彩、语言典范的地方,最集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文章不是无情物”,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选作课文的古今中外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更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表达了深厚的感情,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因此,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例如,《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却是蕴含着至爱深情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朴实的语言表现出的极大的感染力,充分体会字里行间充盈的父爱亲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导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导致积极思维的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应特别注意各个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就要靠教师给予引导。教师要“引而不发”,适当点拨,让学生自解其难;“导而不牵”,让学生自找门径。他们将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不仅增长其心智,而且增强其阅读信心。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而更出乎意料的是,有学生认为愚公砍伐树木,挖掘山体,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作为老师,既要适当肯定,给予正确引导,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因势利导”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而且也懂得了阅读课文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的“导”就是要巧妙地为学生的读领航导向,引向不明确达到的目的也就不同。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和教学目的相对立,教师也要设身处地想一想,“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这不仅不奇怪,而且应给予鼓励,加以耐心引导,学生可从中大大受益。

五、导学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创造性自学能力上。过去认为教师只要讲深讲透,学生自然就会了。实践证明,这是极大的误解。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的滔滔不绝,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机械重复的训练充斥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难以培养。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是给学生以“金子”,还是授之以“点金术”?回答肯定是后一种,有了金术何愁没有金子。阅读教学也是一样,要使学生真正获得阅读的本领,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把握规律,举一反三。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换句话说,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课文只是供学生学习和训练的例子,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单纯让学生懂得某几篇文章,而是要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故乡》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题;然后采用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中润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再让学生重点品味、领悟小说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并体会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较好。课文学习完后,通过让学生回顾课文的阅读感受和收获,让学生自由谈谈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故乡》,课堂上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学习过程,归纳小说阅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反复训练,形成能力。这样借助范例归结学法,指导运用学法自读,使教法和学法互相联系,引在了关键处,导在了要害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常中有变,变中有常。每个教师又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可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但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准。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已经强调学习要触类旁通,注重运用。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由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上来。最终使学生能把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掌握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其他课文,把课内练就的“武艺”用于课外自读。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架起了一座由“教”铺向“不需要教”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教学新理念》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4]《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教师主导质疑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