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清 唐丽珍
摘 要:以教学法和心理学为两条主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探究了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提问;有效性;提问心境;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认识和看法、不同的观点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问”包含了疑惑和解惑两个方面,也界定了“教”和“学”的传达和领会。“解惑”因“提问”而生,“解惑”与“提问”息息相关。问题建立的同时也就建立了答案生成的预设,建立了课程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就是在问题中产生的,有了问题才需要教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更大的问题,用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更高智慧水平的加工、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消除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与方法
在探究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怎样判断提问的有效性。它是我们制订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怎样判断提问的有效性呢?其主要标准是:(1)是否促进了学生智慧策略的形成;(2)是否引导学生持续探索;(3)是否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4)是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者;(5)是否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深入。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好”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去推敲: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进行如下提问:“△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抹了,只留下底边BC和一个底角∠C。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你能说说这样画的理由吗?”在这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不是由教师给出,而是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想办法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疑难点,也就架通了旧知到新知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师设计了问题串“请找出下列方程的三个解:①y=3+2x,②2x+3y=1,你觉得哪个方程更容易找?”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发现突破了难点。
3.抓住知识的迁移性提问
许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通分”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如何进行分数的通分?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通分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进行迁移性提问: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这样提问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借助思维定式帮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牢固掌握知识。
三、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能
1.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思维。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同时,这种形式的提问,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2.必要的候答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及时反馈评价,提高理答技能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数学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国芝.浅析教师课堂提问的新误差[J].教学与管理,2006(6).
[2]章建跃.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数学通报,1994.
(作者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木江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