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亚君
摘 要: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题,因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着。新课改对于语文来说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语文教师也应该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和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并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式教学,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去学习语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效研究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语文这一学科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师要采用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在教学中学到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得到更多的效果,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初中生的能力。下面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进行详尽、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
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依然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的地位,他们要做的是配合好教师的授课速度,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记忆。其实这样的课堂是非常不科学的,被动的学习无法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对语文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对《沁园春·雪》进行授课的时候,会在课上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对作者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背诵,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下来一节课就过去了。但是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只是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知道。
2.阅读方式依然是教师讲解,而非自主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传统课堂中,语文阅读依然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的,而不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己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当教师对《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传统的教师会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对每一段进行阅读,对课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什么是爱情?”进行分析,其实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分组对文章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分析,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在现在的课堂中,课堂的主人依然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学生与教师的交集只是在课堂上,而课堂上的交集也仅仅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而已。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学习的气氛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课,对课程内容一点都不理解。
例如,《范进中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比较多的文章,而教师对文中一些问题进行提问的时候,却没有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他们中有的是真的不懂,而有的是不敢说,因为教师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
1.强调自主性,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是要把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做到“把语文课堂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的解答,对文章进行自主的阅读。但是并不等于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自己去支配课堂,课堂秩序的维持和主体的把握还要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这种方式比较适应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
例如,在对《杨修之死》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主体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当有不懂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时就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2.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丰富课堂的学习氛围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直都是类似于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的,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有一个改变,缓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像朋友一样进行适当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理解。
例如,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如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问一些与文章无关但是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
3.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一个人的思维也许并不足以去对一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如果让学生在班级里分成若干个小组对语文进行学习,集思广益,在小组内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团体活动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较热衷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学习,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当对《乡愁》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前后桌的分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对文章进行阅读。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研究,如文章中都描写了作者的哪些“愁”?分别是通过什么进行描写的?文章中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些“愁”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分析,然后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下来学生对文章一定可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对授课内容进行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授课,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对语文教育有一个新的方式和方法,让初中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周顺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现代阅读,2012(21).
[2]潘正.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学术期刊,2012(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河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