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需教师引导

2013-04-29 06:59:04余欢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灵活一题多解运用

余欢

摘 要:一题多解是日常教学中所倡导的,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减轻学生负担,以期学生能够融合所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若能认真落实,于教师与学生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一题多解;教学;灵活;运用

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提醒、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学生却是口头答应的多,实际行动的少。作为教师,对学生提出继续思考的提醒与要求是无可厚非的,是具有可观的引导价值的,可是回归到学生的落实情况,就会看到事实并非期待得那么美好。一则愿意下功夫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生不多,二则高中生的课余时间并不充足,三则教师并未进行有效的督促引导,种种原因造成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愿景并未实现。那么作为教师,何不主动承担起这项活动,将其带入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对比、总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取得进步呢?

下面以一道题为例,简单谈一谈笔者对教师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引导作用的理解。

例:在冰壶比赛中,冰壶在冰面上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假设冰壶连续通过长度都是L的两段距离,所用时间分别为t和2t,则冰壶在第一段距离末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此题需要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规律加以解决。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相通性,以及运动初末状态选取的多样性决定了运动学题目的多解性,故而,运动学习题是教师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较好原料。

解法一:根据题意,选取合适的运动学规律,列方程,求解。

解:设冰壶运动的初速度为v0,运动至第一段末的速度为v1,根据题意可得:

解法二: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之一: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当选取初末状态,列方程,求解。

解:设冰壶运动至第一段末的速度为v1,根据题意可得:

解法三、解法四仍旧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之一: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但选取运动阶段不同,能够明显感受到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感觉。

解法三:选择运动阶段列方程,求解。

解:用vt表示t时刻冰壶的速度,则[v][] 就表示时刻冰壶的速度,同理v2t就表示2t时刻冰壶的速度,并以冰壶运动至第一段末的速度为v1,根据题意可得:

解法四:利用本题特殊性,选择运动阶段,列方程,求解。

解:用vt表示t时刻冰壶的速度,则[v][] 就表示时刻冰壶的速度,同理[v][]就表示时刻冰壶的速度,并以冰壶运动至第一段末的速度为v1,以表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题意可得:

小结:基本方法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想到的,而后面的三种方法则难以想到,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想到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决这一问题就是一大进步,能够想出解法二、解法三之一就已不易,而要解法二、解法三兼得则更为困难。至于解法四,对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想到的,但是教师一旦展示出,学生却是恍然大悟,惊叹不已。

教师在学生顺利用法一解决本问题后就应当要求学生用另外的方法求解,适时给予学生思路的提醒,引导其想出解法二和解法三,由于解法四有难度,在学生思而不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法四。通过不断启发,层层深入,使学生感受到思考的魅力,体会到一题多解带来的美妙感受。

总结:结合教学实际,不难想到,教师若将一题多解的任务交给学生,往往会得不到落实,使一题多解的美好愿景成为空谈,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还需教师引导。作为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但不能将这一学习任务简单地推给学生,而应结合实际,利用课堂或者课外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探讨,与学生一起主动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因为,努力实现这一做法,不但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的广度、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培养,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另外,经常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问题的意识,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逐渐培养出学生一题多解、深入思考的习惯,谋得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获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中学)

猜你喜欢
灵活一题多解运用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3:37:26
浅谈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冷却水套的创新设计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3:13:51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