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让课堂更有成效

2013-04-29 20:57:16董静波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社会有效教学

董静波

摘 要:新课改呼唤建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以学定教”,而现在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象让人遗憾。所以更要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关键词:以学定教;社会;有效教学

一、“依标施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是社会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社会学教活动的最根本的依据,所以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教活动,即所谓的“依标施教”。

当前,初中社会课堂在“依标施教”的操作中存在不少误解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目标缺少层次性

同一课连续几课时的教学目标雷同,不能体现学生的发展层次和教学的重难点。

2.目标缺少具体性

教学目标制订过于笼统、空泛,以至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和落实,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学习目标,使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二、处理预设生成关系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

“依标施教”观念的确立到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为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提供了航标。在课堂教学中,“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作为动态生成的复杂过程,就必须要寻找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个作为永恒的主题就要创造预设向生成转化的机制,努力追寻最佳的动态平衡。

1.依标预设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定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只需要自动生成而不需要预设,否则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生成”出许多离题万里的“麻烦”,导致了教学的“尴尬”和失控,影响教学的生成,最终破坏教学有效性,所以有标必依就是要做好“以学定教”的依标预设。

2.依标生成

教师作为以学定教的策划者,因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预设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的观念,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要鼓励学生去创新。教学活动不以完成预先设计的方案为主要任务,而是允许断裂、突变等现象存在,并可将预设外课堂生成因素看成教学中和反思性、创造性活动相伴的自然现象,成为师生发现问题、探究创造的新契机,而教学生成的关键——课堂契机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教师应该独具慧眼,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随时、随遇、随机产生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和创造的愉悦中去。

三、反思是促进有效教学的续动力

教师的课堂反思是构建“以学定教”策略的保证。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模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学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课标的解读、预设、生成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进行反思,可以为以后的再解读、再预设和再生成提供帮助,这些无不体现着反思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保证“以学定教”策略的构建成功,要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反思,以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1.反思是否正确依标施教

是否在分解课标时出现了教条主义式的错误、目标是否全面、是否“以生为本”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性、经教学实践后是否需要修正等。

2.反思亮点

教师要及时把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学生最投入或最能体现自己教学意图的“成功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思:预设的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哪个教学环节生成效率最高、在灵活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社会课堂中只有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正确分解课标,做好依标施教,并处理好教学操作中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和课后反思等策略,高效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朱吉平.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谈取消讲台的课堂教学改革[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20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舟山市东海中学)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社会有效教学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1:20:22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5:41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1:55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