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石泉
一、关注结果,还是关注过程,哪个重要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片段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用乘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分析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2+2+2+2+2+2+2=14这个加法算式吗?
学生答,教师板书:2×7=14,7×2=14。
同样列出第一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3×5=15,5×3=15。
师:你能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用乘法表示第二个加法算式吗?
学生答,教师板书:6×4=24,4×6=24。
让学生认识“×”,看教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
师:这就是乘号,读作“乘”,我们读一遍。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3乘5等于15,5乘3等于15……
【简析】优点:教学中要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思考“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并写出乘法算式。教师设计多角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不足:积极主动探索不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策略】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应多设计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从中获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这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了重、难点,发展能力。其次,让学生认识“×”,重点不是教学如何写,而是要沟通“乘号”与“加号”“减号”,知道“乘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此外,还要让学生探究:从三个乘法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二、接受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哪个有效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活动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
【片段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5___+?___5___+___5___=___15
师: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或乘法?
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加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生:乘法算式中的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生: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明白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知道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简析】优点:本课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表示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不足:不重视让学生合作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合作理解掌握。
【策略】这环节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由教师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助讨论分析,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自我发展。教学中需注意2013年版新教材的变化: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和积”改为“乘数、乘数和积”。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初步认识乘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习基础性,还是开放性,怎样兼顾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克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才能落实教学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并选择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片段3】解决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1.生活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快乐谷的游乐场,想一想——“过山车有30排,每排2人,一共能坐多少人?”这个问题你能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吗?
2.考考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现在有两位小朋友想考考你们,请做好准备。
我是聪聪,我想考考你,我摆了4把小伞,共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我是明明,我摆了7个△,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3.填空题。
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15+15+15__________________□×□或□×□
(2)7+7+7+7+7+7_________________□×□或□×□
【简析】优点:此环节回到课始出示的游乐园主题图,做到课堂前后呼应,易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足:本课的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不够。
【策略】首先,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可将“2.考考你”,改为学生自主操作题。其次,注意练习的开放性。在完成“3.填空题”后,可增加“7+7+7+7+7+7+6”,请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练习的开放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与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