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养的困境与反思

2013-04-29 15:17吴皓达冯丽华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反思困境

吴皓达 冯丽华

摘 要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面临着挑战,面对医学院校人文基本教育弱化和医疗单位人文继续教育弱化、难觅“人文类教育踪影”等现象的出现,作为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都对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反思

关键词 医学 人文素养 困境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当代医学人文素养处境令人堪忧,不容忽视。面对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频频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患者对医务工作者道德质疑等现像的出现,医学人文更加备受关注。正如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俊对《健康报》记者所言:“让人文把握医学,让智慧孕育人生,就应该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学人文中交织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纬度;医学科学中蕴含着医学人文的精髓,二者形成张力,互补共进。医学工作者在追求医学真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我们应该秉承深厚的人文底蕴,并不断赋予时代新的要求,牢牢把握医学的人文属性和科学精神,为造就良医、让医学造福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一、聚焦医学人文面临的关键问题

2008年5月11日,《健康报》教科文部与天津医科大学共同举办了“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来自教育界、医学界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部、卫生部等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席了论坛。论坛的一个深刻背景是:2008年4月,《健康报》推出了一组关于医学教育质量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和读者、医务工作者认为,有必要就此话题展开进一步的研讨;与此同时,有一种观点凸显出来,即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而医学教育质量问题有许多方面,在诸多医学教育质量问题中,医学人文教育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高科技离医学越来越近了,医学离病人越来越远了,医患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次高峰论坛不同凡响,意义深远。与会专家学者牵住了医学与人文的“牛鼻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针对性、操作性的观点、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加速发展,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发扬人文精神?怎样处理好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在医学临床上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医学以什么为中心?如何解决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如何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发扬光大医学人文精神传统?如何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和专业医师培训、乃至医生的整个成长过程?等等。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给人以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之感。《人民日报》当时便为此发了一个专版,这是多年来很少见的,足见这次论坛的影响力之强,足见医学人文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应该说,这次论坛所聚焦的医学与人文面临的关键问题切中要害,是医学高端一次理性思考和深刻反思。

二、反思“2009医学发展高峰论坛”

2009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六家共同主办的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由来自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专家共同起草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呼吁重新思考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与功能,顺应当代医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共识》在呼吁正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三者之间的裂痕、积极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整合;指出临床诊疗科室的合并与重组对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简化和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各学科共同发展、全面认识疾病、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特别强调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对人体的干预越来越大,引发的人文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不应该忽视医学人文和医学专业的整合” ;“要大力促进医学回归人文,提升医学诊疗技术中的人文性,提高对生命质量的关注,不滥用高新技术,不搞过度医疗,在临床人体试验和采用高新技术时严格把握伦理关口…”

应当说,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发出的呼吁和这篇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是倡导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宣言,是指导和促进我国医学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一副“清醒剂”和“助推剂”,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和智力支持。这两次论坛展示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之光,就其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来说,很难估量。值得期待的是,如何使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有关政策、机制、体制以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如何进一步在各级管理者和卫生工作者的思想中形成高度共识,也许还要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探索过程、改革过程。但是,可以确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会以实际行动做出理性的回应。

三、我国医学领域的积极探索

可喜可敬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求真务实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结晶和经验成果。其中,有许多重要见解、对策、建议已经进入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下面从以下几个侧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副主编、《当代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杨镜在国内积极倡导并力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体系建立,发表了许多重要观点,引起了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他认为:人文医学体系的建立,就是要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医生。人文医学不失为拯救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目前在我国医生的成长环境中,人文医学教育是以松散、补充的方式存在的,人文医学知识培训在医生的教育与执业过程中是断链的。因此,确定人文医学的核心课程、加大人文医学的教育力度,是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在整个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人文医学的系统培训也是缺位的。有关部门应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纳入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中,将其与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挂钩”,使人文医学贯彻到整个医学教育和培训体系中来,而这需要多方的支持与配合。他指出: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表明,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有的医生“不会说话”。现代医学不乏知识、技术,缺的是人文关怀和职业责任。生物医学模式使得我们培养的医师只见疾病不见人,只注重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那些与医学相关联的重要执业技能的培训。人文医学是一把“好剑”,它能改善当前医学偏离人文的现状。我们首先应教会医生怎样“挥剑自如”。目前,中国医师协会正在整合各方资源,在我国医疗体制中“植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自2006年以来,已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家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从杨镜先生的见解、主张到中国医师协会的实践探索,我们感觉到的是医学人文的强烈脉动。

解放军总医院长期重视医学人文综合素质教学,从2000年开始,就由专家具体负责策划、主持旨在提升医学研究生和临床医务人员人文修养的讲坛。牵头负责此项工作的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理事赵美娟教授在总结此项工作经验时说:“对医学职业而言,人文修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却万万不能。只有真正了解生命才能尊重、敬畏和关爱生命。”她结合自己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学习时到巴黎圣路易医院就医的切身感受深有感触的说:我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尽管国内的医疗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人文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病人能不能受到尊重。通过“医学人文博士讲坛”进行一种跨学科的思想文化的嫁接,求的就是人性的和谐。

反思医学人文的困境,是众多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工作者正在实践和探索的问题。需要看到的是,在继续教育中加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力度,不仅是“形势所需、任务所迫”,而且也是医学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和现实课题,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多方配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利于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务工作者。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662

(作者:吴皓达,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冯丽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俊.什么是医学科学的精髓[N].健康报,2010-6-1.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反思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