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教学

2013-04-29 23:58曾春萍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趣味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曾春萍

摘 要:幼儿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只有通过快乐有趣的数学活动形式才能形成,才能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要趋于生活化、趣味化。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而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因此,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学宜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识地接触数学,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注重數学教学的有趣性

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教师要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等方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设计数学活动时首先应有一个游戏化的名字,只有游戏化设计出来的活动才富有游戏性。例如:在一个图形组合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笔者设计了“图形宝宝找朋友”这一富有游戏性的题目。有了这样的题目,设计活动时就能围绕主题设计,使活动生动起来。在整个活动中,笔者通过让幼儿感知图形的组合(给图形宝宝找朋友),探讨如何使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朋友。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完全激发出了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在这种比较、发现、组合的游戏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幼儿一日生活皆教学”,日常生活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能为幼儿提供宝贵的数学学习机会和经验,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尊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1.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如请幼儿喝水,笔者会让他们排好队,让男孩站一排,女孩站一排,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于是幼儿开始一起数男孩的人数和女孩的人数。教师再问:“大家数的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多多少?”这样,幼儿就能轻松自然地获得有关分类、统计等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存在的方位。如在拍皮球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皮球是圆的;校园里开了很多花,教师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这些都是幼儿构建知识的过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就能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数学的用处。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掷沙包时,可以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又如:在指导幼儿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时,可以让幼儿检查午饭时桌子上每个碗是不是都配上了勺子,这样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

三、故事教学法能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幼儿的学习是不拘一格的,他们对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是难以维持高度注意的,他们的注意力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只有将数学内容渗透在不同的领域,灵活地学习和运用,才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而故事教学法是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生活化”的故事,融入数学概念,能将枯燥、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不仅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更易于接受数学、保持高度的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1.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巧妙设计故事情境,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开展“点数与序数的关系”数学活动时,笔者给幼儿设置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境:森林里举行跑步比赛,小狗、小兔、小猴、小猫和小熊参加了比赛,小动物们都想拿第一名,都想第一个跑到终点。枪声一响,小动物们都使劲往终点跑去……讲完故事后,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到底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呢?怎样才知道谁第一名?这样,就激发了幼儿认识到点数与序数的关系。

2.运用故事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一些幼儿喜欢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让故事成为数学教学的媒介,这样能把枯燥、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小动物喝果汁》的故事中有关于“比较多少”的数学活动内容,在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小熊和小鹿杯子里的果汁怎么一会儿是多的,一会儿又是少的呢?”最后通过思考和操作,幼儿能理解到杯子中的果汁的多少是与杯子的大小有关系的。

四、数学区域教学材料巧投放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总会利用或多或少的操作材料。教师应慎重考虑数学活动中的材料选择,使幼儿在材料的辅助下掌握教学活动,并激发幼儿与物质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

1.提供多样性的材料。要想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始终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学生在集体活动时运用过的材料投放到区域内,让幼儿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去操作。比如:在“配对”操作活动中,笔者会提供各种各样的袜子,让学生按大小、形状、图案等去配对。

2.投放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投放多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集体活动过后,可以深入探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的操作和探索;投放的材料要从简到难,因为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思考、操作才能达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材料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可以随时进行自主操作和探索,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往往会被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于是笔者收集了大量简单、有趣又适合班上幼儿探索的物品投放到区域中。例如:在“图形宝宝找朋友”活动后,笔者会在区域里投放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进行拼图,并且在每个图形背后使用一个暗扣,方便幼儿进行拼图。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指导。

五、利用数学课件帮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能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制作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要求的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学课件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件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虚拟现实,再现生活情景,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知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相邻数”时,笔者利用数学课件,让幼儿根据各个相邻数的特点,通过空格处的数字宝宝,操作鼠标为数字宝宝找朋友,进行任意排队,并点击相关的数字。当问题回答正确时,电脑里会发出阵阵掌声。如:“6、?、8,中间是数字宝宝几?”下面有三个答案“9、7、5”,然后让幼儿操作鼠标选择答案。幼儿在活动中兴致昂然,情绪愉悦,思维敏捷,充满自信,比传统教学中摆弄图片、等待教师检查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

2.数学课件能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例如:中班幼儿学习“5的加减”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把数量是5的水果分给爸爸和妈妈,提出问题:“应该怎样分,爸爸和妈妈手里都会至少有一个水果,而且不能重复。”这样,就把幼儿带入一个轻松的游戏环境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育目的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参考文献:

高霞.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猜你喜欢
趣味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幼儿园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学
基于课堂实践的会计教学趣味化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