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不等式题目解法的课堂实录

2013-04-29 00:44李德安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高三数学解题教学

李德安

摘 要: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应是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不应被形形色色的教辅资料所左右,为此笔者组织了全班学生自己出题、编题;高三数学课堂的解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思路中生成解法,而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解题天下,本文就是一篇以学生为解题主体的课堂实录.

关键词:高三数学;解题教学;课堂实录

[?] 课例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三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展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及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在完成高三一轮复习前,笔者给任教的曲靖一中2013届1班的全体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全班54名学生自由组合成11个学习小组,每组5名学生(其中一个组有4个人),各组推举出小组长,按照高中数学的章节知识,将高中数学分成集合与函数、导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共11个单元,每个学习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复习工作,收集5-6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最后汇集在一起,成为本班二轮复习的专用资料,收集试题的时间约一个月.接下来在课间、自习等时间各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认真做题、研题、选题、编题,于2013年1月20日各单元试题汇集出炉,然后笔者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不含答案). 进入3月份,到了二轮复习时,以此资料为复习资料.

[?] 课例过程

在三角函数单元中,第3题题目如下:解不等式+>0.

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函数》单元中第3题的解法. 唉,在三角函数单元中,怎么会出现一道解不等式的题目呢?

众生:应该通过三角代换,转化到三角函数来解答.

教师:不错的想法,如何进行三角代换呢?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检查他的解法,有没有什么漏洞呢?

学生6:对于不等式x+1>x2两边同时平方时,还要保证x+1>0,解出该不等式的解集,再与上述过程解出的x>-取交集,才是最后不等式的解集.

教师:说得太对了,学生5虽然也考虑到要使不等式x+1>x2成立,必须有x+1>0,从而可以同时平方,但不加上限制条件x+1>0,就不能保证x+1是正数了,平方后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就不是同解不等式了,所以在解不等式时一定要保证同解变形,本题虽然最后结果是对的,但却存在漏洞.

本节课学生从三角代换、解不等式的角度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 在解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还不够严谨、严密,好在我们的学生可以共同地加以完善.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复习中的要求,更是我们整个人生中的要求. 时间很快,本节课即将结束,但对于问题的探究还没有结束,课下学生在这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解决该问题吗?

第二天上课,笔者继续追问“这道题目经过探究,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7:对于上节课生5谈到的通过分类讨论解不等式,其实还可以变形到不同的形式解不等式,不等式变形到x>x2-1时,也可以如下解答:

这时,学生8有些激动,手早已举得高高的.

学生8:对于学生7变形到第2、第3种情况时,我们还可以从形的角度看出解集.

令y1=,y2=x-,函数y1图象是双曲线y-x2=1(y1>0)的上支,函数y2是奇函数,且在(-∞,0),(0,+∞)都是增函数. 当x=±1时,y2=0,它们的图象如图1所示.

大家热烈地鼓掌,可掌声后,很多学生还有疑问:若当x>0时,函数y2的图象并不在y1图象的下方的话,就不对了.

学生8(眯笑着说):我们在解方程y1=y2时,只有两个解x1与x2,再没有其他解了,说明当x>0时y2与y1不会有交点,又当00,所以当x>0时,y2的图象一定在y1图象的下方.

学生们的掌声更热烈了,笔者也很激动.

教师:解法巧,解释妙,真是巧妙啊!

又有五、六名学生举手示意,还可以从渐近线的角度进行解释,双曲线y-x2=1的渐近线方程是y=±x,当x>0时,y1>x,而y2=x-0时,y1与y2的图象分居在直线y=x的两侧,当x→+∞时,y2=x-→y=x,说明y=x是函数y2图象的一条渐近线,同时,y=x也是函数y1图象的一条渐近线,所以,直线y=x是函数y1与y2的“分渐近线”(前几节课刚刚讲过2012福建高考中的一条有关分渐近线的题目),笔者惊喜地发现,又有一名学生手举得高高的.

学生9:其实,解释x>0时,函数y1的图象在函数y2的图象上方,太简单了. 当x>0时,>x-?-x> -,不等式左边为正,右边为负,所以显然有-x>-,从而>x-.

众生叹气,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大家都沉浸在用了妙招解释疑点的喜悦中时,却被学生9用了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解释得淋漓尽致……

教师: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呀!好的见解的背后还有更高、更妙、更绝的见解,所以我们要一直努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掌握的做法上,那么还有其他解法吗?(这时,又有两名学生举手,让笔者有些出乎意料)

学生10:+>0?+>0?-2+1>0.

令=t,则t-2t2+1>0,解得- -.

普生11:我的做法与生10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令t=,得x2=,从而不等式可化为t2-2t2+1>0,下同学生10.

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学生10通过变形,将视为整体来解不等式,生11直接通过换元的思想,令t=,减少了变形过程中的思维量,直接得到关于t的不等式. 最后,两位同学都化到了t-2t2+1>0,而这与学生1、学生2、学生3通过三角代换后得到的形式是一致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从不同的起点,来到了同一个地点. 本节课又是这么快的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同学带给我们的方法,促使我们思维的发展还没有结束,我们都应明确一个道理: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一个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两种思想. 下课!

[?] 课例自评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评价一堂课的话,关键是要看学生的深层学习——“体证学习”, 体证学习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体证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要感受体证学习. 对于一个问题,尤其是比较难的问题的解答,教师应该尽量站在学生的起点,在学生面前再现教师想问题、解决问题详细的解题过程,甚至应该包括教师当初误入歧途的过程. 教师并不一定要在学生面前展现完美,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思索中前进,失败中进步. 因此,课堂上教师将他的体证学习与学生分享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课堂,课上确实很精彩,课堂衔接自然,没有什么废话,整节课一气呵成,甚至都有点“自动化”了!或者,课堂上很多教师都在拼命地讲题,课下又让学生拼命地做题,完全陷入题海战术中,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使学生掉入了畸形的发展中,这样的课很难保证学生的体证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表成学习,或者说看似高效而后劲不足的教学. 学生的体证学习是需要时间作保证的,这里说的时间是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共鸣的教学,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听其话,领其意,在意的基础上达到一点共鸣,或者学生在意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意,这样的学习是更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占据学生的“生意”时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样只能导致教师累、学生废. 本节课的整个过程,力求学生的体证学习,知识的自然生成.

2001年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认知过程角度把认知领域的学习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新六个层次. 反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则主要局限于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学习过程被大大窄化. 事实上,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境下,课堂目标和标准的强制性、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教学评估指标的客观性,往往使“准确无误地掌握课程内容”成为师生的共同目标,“引入新知、促进理解、练习巩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记忆和分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而创新的机会变得少见. 本节课试图不要将学习过程窄化,给足学生的体证学习时间,实践证明效果也颇好. 我们应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交流(本节课中,涉及详细解法的,都是由学生在黑板上详细板演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也捕捉到不足及时弥补.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我们教师有义务塑造好学生的品格,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不仅仅只是为了高考的那一个分数!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高三数学解题教学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团结合作才能赢》课堂实录及评析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辨析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浅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
纽约公立小学音乐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