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兰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中开始。”在职中电子专业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电子小制作,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布置相关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在协作中发现、思考、讨论、完成这些问题。这样的任务式教学法在专业课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任务式教学法在电子专业实操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精心设计任务内容,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创新性地设计出涵盖教学内容的任务。任务量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1.任务设计要有生活性和趣味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子技术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完成的任务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如:在学习小信号功率放大器时,我把学生感兴趣的MP3音乐声放大,以全体同学都能听见为“任务”。学生们对MP3有强烈的兴趣,尽管他们也用过功放,但现在要求自己分步完成,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许诺把最好的作品奖励给制作者(这样学生就不用出元器件费了),这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2.任务设计要有操作性和考查性
电子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远比听、看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对实操进行剖析、演示后,关键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操作。例如:在讲《逻辑门电路》时,我要求学生用逻辑门电路制作一个简易的霓虹灯,这就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最好“任务”。
任务明确后,教师应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地跟踪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能完成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及时进行记录,也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这就要求任务的设计具有考核性。例如:在模拟霓虹灯的制作中,教师介绍完有关逻辑门电路后,如果马上要学生自由设计的话,就很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学生也无从入手,这样的任务就不具备可考核性。对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可能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找不到主题和感觉,不利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所以设计一系列明确、统一、可考核、可操作性的任务是开展“任务式”教学的必要保证。
3.任务设计要有差异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就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的存储器,从而很难辨别学生的个性,更难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电子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课堂也就变得灵活多样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个性,把握知识体系的脉络,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通常可按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探索任务三个层次的要求来设计,基本任务的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实例,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和相关技能,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简易的,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提高任务和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心”型或者是立体交叉型等等,其表现效果和闪烁时间完全由学生自由调整发挥。
4.任务设计要有扩展性
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电子专业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也很难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学生学习的电子专业知识与技能,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电子专业课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更要求电子专业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点,“任务”的完成要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把同一方法有效地“移植”解决不同的问题,以达到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同时,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二、注重指导任务过程,培养实操能力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时我给学生展示往届师兄师姐的优秀作品(有些是竞赛作品),目的是打消学生的畏惧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
如:我在讲《直流稳压电路》这课时,利用故事导出问题:“同学们,今天听到校园广播了吗?”大家都说:“昨天还听到,今天怎么就没有了呢?”我接着说:“这台‘罢工的扩音机,我把它带来了,大家看看吧,就是它不工作了,现在我测量给同学们看,请大家留意我的步骤。”等他们都集中精力时,我趁热打铁,贯穿直流电源的理论讲解,之后,自然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动手测试,查找有故障的部位。
在指导任务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指导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能尽其所能。教学过程中的事实证明了,同学间的互相协作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例如:制作简易的霓虹灯时,同学们的直流源是可以共用的,如果每一组都做一个电源,不利于元器件的充分利用,但是同学共同协作,把一个电源做到最好,然后供给全班同学用。并请制作“主帅”给大家讲讲制作的关键点,这样原来枯燥的电子技术应用课就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中完成了。
三、加强点评任务结果,升华创新能力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成果给予即时的点评,指出最成功的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升华学生对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成果点评,还可以由老师和几个学生共同组成“专家组”,可以在全班进行,也可单独进行。在成果点评的过程中亦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的成果点评一定要注意客观、科学,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点评当中来,以保证点评的公正性、客观性、创新性。同时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这样,可升华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运用“任务”式教学法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并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任务式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及协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 黄伟.《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探析》.
[3] 高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