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璇 杨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也由传统的“包分配”转换成了“双向选择”的模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女大学生传统的认知、婚姻家庭以及择业观念等影响使女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一件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社会、政府、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我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状态,结合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究如何发挥女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偏见;优势;方法建议
随着就业模式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就业平台。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很多大学生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且有不小发展空间的工作岗位。但是仍有部分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女性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如今高校的扩招又使女大学生在校比例不断增加,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比上年净增52万人,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就业率低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女生比例已达44%,但是,经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率只有男生的87%。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4.3%,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5家企业中,有42家(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生,只有3家表示愿意招收女大学毕业生[1]。
1.2性别偏见现象
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大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女大学生,由图1可以明确的反映出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企业招收的大学生中只有22.3%是女大学生,而其他均为男生。这就严重表现了现在市场的性别偏见现象。
图一 性别统计
1.3 就业层次低
据统计,在福州地区全社会从业人员女性约占48%,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市女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住宿与餐饮业、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及社会福利业、文化和体育以及娱乐业等4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从业人员多集中在文化要求不高、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女性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差距比较大,就业层次相对失衡。
1.4 就业压力大
由图二可以看出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工科的专业,而企业招收工科专业的学生的时候更是择男生而选,而这么高就业率的专业女大学生找到工作的比例却很小,这无疑让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不敢自信面对求职的现象。
图二 各专业就业率
2、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近日,山西、湖北等地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提出健全相关机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2.1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传统的社会性别偏见以及对性别不平等角色定型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录人观念,这无疑给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多部法规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社会公平等,但由于部分公司的用人观念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女学生干不了责任大、任务重的事情,只能在旁边做些辅助工作,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道路越来越难。就此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女扮男装”、“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以及“不结婚恋爱、能喝酒出差”等等的求职哀语,就不难发现针对女性的就业偏见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江苏省妇联的一个专题调研显示,80%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许多被调查者指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2.2婚姻家庭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现阶段,女大学生在社会的努力也相当明显,而一些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女大学生的就业年龄段与结婚年龄相差不远,很多单位考虑到招收进来的女大学生要成家生子,便会影响工作,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公司的进度和效益,因此不愿意甚至有的公司规定不招收女大学生。即便有的女学生承诺自己在近几年内不会结婚生子影响工作,公司也不会为其提供一个职位高,薪资好的工作。
2.3择业观念狭窄
大多女性就业意愿都是从事管理型或者文字性的工作,这就造成了此类型的工作人员过度饱和,而由于女大学生对自己传统的定位,也就忽略了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某些创作型方面就与男生就拉开了实质性的差距。而女大学生大多希望找一份薪水高、环境好、前景好的就业岗位,就业期望过高,而那些偏远山区需要的地方她们却不感兴趣,缺乏奉献精神,从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由于这种狭窄的择业观念,也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2.4社会上对女职工享受福利待遇的偏见
从长远来看,女性雇员要比男性雇员提前五年退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雇佣女性员工意味着额外福利成本支出,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被用人单位看重,因此,女大学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面对求职的种种困难。
3、女大学生具备的就业优势分析
在激烈的竞争中,女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作为新一代女性的良好风范,发挥就业优势,增强求职的自信心。女大学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3.1沟通能力强
女性在情感的表达和感知方面具有与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直观能力强,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能敏锐的感受到男性所忽略的东西。女性还善于扑捉身体语言、口头信号、音调及其他感觉刺激中的微小信息。在听觉上,女性也比男性敏感,女性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敏感度比男性高40%左右。由于女性感知能力强于男性,因此女性在与人沟通、寻求合作、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比男性容易获得成功。近年来,在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女性化的领导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权威型、命令型的领导模式必将被人性化、情感型的领导模式所取代,而女性由于具有感情细腻、善于观察、长于沟通的心理特点并善于把这一优势融于管理中,形成女性独特的管理,因此容易获得成功[2]。
3.2亲和力强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们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并且温柔、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中有其独特的长处,这一优势在从事公关、行政管理、商务洽谈、旅游餐饮、文秘、传媒、等领域的工作时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3.3忍耐力强
女性的性格特质决定着其具有较强的耐性和柔韧性,这主要与其生理心理特征有关。其实女性的忍耐性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表现也比较突出。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女性柔弱、胆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如男性,实际上女性潜意识的那股韧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远远强于男性。女性在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出这种特质。特别是对单调乏味的条件,女性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4、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方法建议
女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社会、政府、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就此提出几条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方法建议。
4.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企事业单位招人考虑成本,对女大学生工作后一系列问题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企业都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带来最高的利润。这一问题应该由公共权力机构来解决。国家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女性生育、哺乳都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社会承担并补偿,来降低企业招收女性职工的成本,消除企业招聘女性员工的后顾之忧。
4.2国家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惠
面对女大学生就业出现的困境,对于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国家可以制定措施提供优惠的贷款,或者提供行政便利,比如可以简化女大学生创业申办程序,减免税费。还可以对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来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4.3提供优厚条件吸引女大学生去农村工作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也为我们探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开辟了新思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新农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女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而且很多女大学生本身就是农业户口,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村的情况了解,工作起来会比较顺手。政府应该为女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吸引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这一方面是新时期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经,另一方面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条件,推进建设。
4.4引导女大学生到第三产业工作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亦称服务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女性具有沟通交流的优势,具有从事第三产业相关职业的优势。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4.5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信度
女大学生同时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精心的准备,从就业的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的设计,就业心理的变化,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到就业权益的保护等等,都需要悉数了解。当进入一个新单位后,又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脚踏实地地工作,为自己的下一步目标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增强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资本,没有自信,再优秀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女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自信,成为一个充满自信,高素质的优质大学生。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择业者求贤和就业的基本途径,许多大学生更喜欢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此,女大学生更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从长计议,立足现实,适应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职业上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我国人事制度也在进行较大改革,建立人才流动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社会服务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择业未成功还有更多的择业机会,越来越开放的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女大学生应该正确发挥性别优势,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求职,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黄娥.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及新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8).
[2]张慧.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