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福
【摘要】时代发展了,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已不适应需要。传统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禁锢,学生无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跳不出教师所设的框范,写作无材料,无真情,写作教学急需导向到写作能力、方法、兴趣,表情达意上。使学生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双管齐下;兴趣激发;自由命题;题材丰富;真情实意
从古到今,作文教学多为先生命题设范,学生牵强就范,使学生写作思维禁锢,不利于其创作思维的开拓于发展。这种表现在时值教学改革广泛深入开展你的今天,虽作文教坛众说纷纭,而命题作文教式仍然占着主要席位,笔笔者认为应打破传统作文教发,力主作文教法教改。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本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并发展学生在写作上的创造思维,尝试双管齐下、开源导流的办法,颇受裨益。其一、在课内按照“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单元教学写作重点,要求学生学何体,写何体,倡导学生将范文特点运用到习作中,采用固定和半固定命题,使其通过习作,掌握并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使范文分析于学生读写紧密挂钩,从规而入。如教完第一册第三元时,根据要求根据要求布置了《秋天到山村》等,让学生先观景,再运用已学写作技法,写秋季的特点进行练习;教完第四册四单元时,布置了半固定作文题“给熟人写小传”,重点练习传记大概写作要求及重点材料的驾驭——传主的事迹、经历、成就等,学以致用。通过教师集中评改、集体把握、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交流,使学生逐步形成各体文章的写作技巧。其二、在课外利用兴趣作、日记周练习等形式,完全放开学生手脚,再现实生活中汲取材料,自由命题,自择内容,自定体裁,字数不拘,使学生乐在写真写实中,这样既解除了学生在写作中无材可写的烦恼,又使学生在写作上自由灵活,让学生充分地、多角度地广泛练习,不强求统一,想写就写,随意自然学生乐写。
在引导原则上,要求初一、初二学生每周至少两篇,多而不限,力尽其所,题材、内容不限;初三学科又增,面临毕业,每生每两周一篇,或自由确定。在实施上,教教师抽查,学生自愿上交,学生互评交流,教教师个别课外指导。这样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规而入,有利于学生机体思维的散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受益匪浅。
一、双管齐下,兴趣激发
古人语“不入规矩,不成方圆”,写作亦然。要学生写,首先学生要有“规”,有“规”则有“方圆”,方圆活变。通过教师对范文分析,开渠引流,使学生从总体上感知各体写作的框范,古人云:“文无定法,大体也有”。又以范文背景、取材为点,引导学生去现实生活中取材,掘题材之源,这样有源有渠,开辟了学生广阔的习作园地,加上自由写作,多渠道练习,百鸟齐鸣,使学生乐在写作中,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自由命题、题材丰富
回首传统作文教学,学生写作困难之一,就是没什么可写。生活是素材之源、题材之流,取之不尽,写而无竭。然固定命题,很难满足各个作者的口味,学生又不懂又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取材。笔者认为: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而生活同样丰富多彩,生活是百花园,只要稍加点拨,何愁无材可写呢?自由命题,形式上完全放开学生思维,激发思维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力争朝花朝拾,题材广泛,从家庭、社会、学校到全世界,乃至宇宙,从古到今,乃至将来,毫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拾取到的《新班长》、《爱唠叨的爸爸》、《中秋赏月》等,这样使其不受刻意之束,想写就写,写必有材,有材则主题实感情深真,改变了以往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口号式、干喊式的毛病,得益不浅。
三、情源事景、真切自然
习作的抒情言志,基于充实的题材之上,真实的生活体材,表达真实的感情意志。通过范文分析,点明背景与作品、题材于中心的关系后,学生必然怀着感受去体验生活,清源事景,使习作抒情议论设身处境,以言情明志。载在题材处理上不感到盲目无措,言而有情有理,真切自然。
人各有志。生活内容不同,对生活的体验不同。自由命题,自由写作,便于表达,使行文入情入理。纵观古今,那些成名之作,绝大部分是在非逼约束之下,随意而成。随意而作是自由命题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极力倡导,便于表达瞬间感受,又便于思维的灵活敏捷,便于开阔视野,又便于培养创新精神,又能合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然它毕竟不是终南捷径,笔者认为除“双管齐下”这一渠道外,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训练,诸如(1)“想”作文、“说”作文。(2)鼓励学生投稿。一旦变作铅字块,写作兴趣倍增。(3)加强作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带学生去野外些观察日记,灵活批改。但无论如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