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实现哮喘患儿临床控制的影响

2013-04-29 00:44邓忠华王叶萍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哮喘

邓忠华 王叶萍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健康教育对哮喘病患儿进行系统地护理干预后哮喘患儿临床控制的影响。方法 调查对比自愿参加哮喘病教育、护理干预实验前后哮喘患儿对临床控制的影响。结果 参加护理干预前后,哮喘患儿临床控制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儿童哮喘早期进行系统地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能够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环节。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哮喘;儿童;临床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5-03

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1]。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2]。为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干预对儿童哮喘防治的方法、可行性、有效性,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以“哮喘之家联谊会”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并且开展“建立患者、家庭、医护间的伙伴关系的防治效果的研究”。课题组除对患者、家属进行了长期规范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外,还重视医患间的伙伴关系的和谐调节功能,以及患儿及家属一起建立“共同参与型”自我保健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9月一2012年8月期间选择“哮喘之家联谊会”会员中哮喘病患儿及家属,自愿接受哮喘病健康教育和管理干预指导者50例5—14岁从未接受过规范的哮喘防治常规的门诊哮喘患儿,哮喘病例诊断均符合2008年哮喘诊断标准。患者资料:其中男33人,女29人,平均年龄(73)岁,平均病程2年。家属资料:患儿家属50人,母亲42人,父亲8人,平均年龄(372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8人,初中以下12人(其中文盲3人)每次教育患儿及家属均参加。

1.2方法: 哮喘病常识教育,干预项目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 (1)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2)避免触发、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的方法。(3)哮喘加重的先兆、症状规律及相应家庭自我处理方法。(4)自我监测,掌握PEF的测定方法,记哮喘日记。应用儿童哮喘控制问卷判定哮喘控制水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5)了解各种长期控制及快速缓解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吸人装置使用方法(特别是吸入技术)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6)哮喘发作的征象、应急措施和急诊指征。(7)心理因素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课题组对干预组成员的触发、诱发因素、加重的先兆、症状规律及相应家庭自我处理、自我监测、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吸人装置使用、发作的征象、应急措施和急诊心理因素等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干预。干预方式,开通24h热线咨询电话,每周至少电话回访一次,每周两次讨论座谈会,(每次约15人次),即两周参加座谈会一次,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互动多媒体技术传播哮喘防治信息,之后一小时与干预组患儿及家属座谈答疑,以维持哮喘控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网络教育,通过中国哮喘联盟网(www.chinaasthma.net)、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网(WWW.ginaasthma.org)等传播哮喘防治知识。

1.3问卷调查: 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哮喘病知识调查表”、“哮喘病患儿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哮喘病知识、哮喘病触发、诱发因素、发作征象、处理方法、自我监测等能反应被调查对象个人哮喘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干预4个变量的情况问卷调查。在课题方案实施前及实施后两年对干预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现场发放和回收,弱势家属如文盲者由课题组成员不加任何干预意见协助完成,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干预前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84%,其中8例(均为初中以下文化)不能达到4个变量的情况而剔除干预组。

1.4 统计学处理: 接受教育前后和干预前后得分的优良率(优+良)与不及格率(差)以百分率统计。优良率的比较X2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见表1、表2、表3及表4。

2.1从表1可看到,健康教育后患儿家属掌握的哮喘病基本知识和哮喘病的触发、诱发因素知识得到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2从表2可看见,干预组两年通过对哮喘发作的征象、加重的先兆及程度、应急措施和急诊指征的教育,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大多数患者能达到这一目标,部分家属对加重的先兆及程度掌握有困难,与教育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从表3显示,干预前后.对药物依从性、正确使用各种吸人装置、坚持记录哮喘日记对提高患者家庭系统管理哮喘能力有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4从表4显示,干预组通过加强与医护人员联系,医患关系也由“主动一被动”型转变为“指导一合作一共同参与”型、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

3讨论

3.1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近20年来,虽然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都有了很大改观,但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各国仍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群体中[3]。迄今,中国有近2500万哮喘患者,其中儿童患者有1000万左右[4],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趋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符,发病率在全球居中等水平,死亡率居较高水平,2004—2005年调查的我国居民哮喘粗死亡率为2.45/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2.14/10万[5]。哮喘对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哮喘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根本的环节[2]。

3.2哮喘患儿大部分为非住院患者,需在家庭中治疗、护理和控制。因此不能单靠在医院的短暂治疗,更要依靠患儿在长期日常生活、学习中严格执行自我管理计划、积极自我监测、会识别危险因素、减少对其暴露、规范遵医用药。对于哮喘发作的特殊情况能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遇到问题能够积极与医生沟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

3.3 哮喘儿童大部分的疾病监控都在成人的协助下完成,但是当其在学校中或父母不在的其他场所,如何完成哮喘的监控与管理,则只能依靠自己完成。因此,在家庭管理系统中重视培养家庭成员及患儿评估疾病变化的能力、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是家庭系统管理哮喘的重要内容。

3.4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哮喘发病和防控中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许多学者提出[6]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对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用而导致哮喘发作。因此在对哮喘患者教育中应重视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好转。

健康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哮喘是慢性疾病,最终的控制需要家长、患儿与医护之间密切配合,科学管理。哮喘患儿及其家庭要由熟悉患儿情况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长期规范的教育管理,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遵循《全球哮喘防治的倡议》的先进策略,积极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越早越好”的新理念,注重个体化。使患儿向着“控制一康复一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哮喘已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向预防一控制方向发展。医患关系也由“主动一被动”型转变为“指导一合作一共同参与”型。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6-27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7—753.

[3]GINA Assembly members.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and prevention(a pocket guide for physicians and nureses,revised2007)[R/OL].[2011.12.11].http://www.ginasthma.org

[4]陈育智.中国儿童哮喘防治近况.中华儿科杂志,2004,42:81—82.

[5]李晓燕,胡楠,黄正京,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298—302.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 132—138.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