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23:31刘星魏光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

刘星 魏光辉

【摘要】小儿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注重胚胎发育学、病理学及解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回顾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基本理念,具体分析了在小儿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细节,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小儿外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43-02

“支架”是建筑业的一个用语,它只在修建或修补房屋的一定阶段上才存在,而且是作为一种凭借或工具存在,因此当目的达到时,就会被收走。但另一方面,在这一特定阶段内,这种工具又是必要的,否则修建房屋的目的无法实现。支架式教学思想起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儿童的能力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儿童消除这种差异。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支架”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支架,用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1]。通过这种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从操作层面上说,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建问题支架: 围绕当前学生学习主题, 按照“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景;(2)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起脚手架作用,最终让学生独立分析,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3)协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完成知识意义建构;(4)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群体和个人的评价[2]。简言之,实施支架式教学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一定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

支架式教学可以运用于所有的学科教学,在国内对支架式教学已有一些研究,如在药物化学、幼儿教育、临床护理及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3,4,5,6]。小儿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如胚胎发育学、病理学及解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重要的课程,我们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寻求好的教学模式。目前,未见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外科学中的运用报道,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改革传统的小儿外科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小儿外科学的几个环节。

1 搭建问题支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 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通过提问建立概念框架,学生们是从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比如:在讲授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时,可提示学生,患侧肾积水术后其每日尿量往往大于健侧尿量,这种现象是提示患侧肾功能优于健侧吗?肾积水首先损害的是肾脏集合系统还是肾小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他们原本拥有的知识,因此,导入新课的情境就很自然。

另外,我们在讲解“小儿炎性反应特点”这一章节时,可以先在课件上向学生介绍一个典型的“无能性反应”病例,如患儿有营养不良,晚期形成败血症后被压迫的足跟可出现黑色坏死灶。通过此病例的症状、体症, 启发学生将小儿正常免疫反应及其特殊生理机能变化进行联系、比较。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可以查询资料。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睾丸扭转的发生具有其解剖学基础及好发年龄段:睾丸在胚胎期如何下降?睾丸呈“铃舌样”改变是否是导致睾丸扭转的必须条件?新生儿期及青春期为什么是睾丸扭转的好发年龄段?在讲解先天性肾积水的诊断时,逐渐搭建概念框架:静脉尿路造影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造影不显影说明什么问题?能用什么其他方法进一步确诊?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更好地发挥支持作用,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而随着活动的进行,教师会慢慢地隐退,引导、帮助逐渐减少,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探索。脚手架层层搭建,学生在试图解答提出的问题时,本部分的知识要点也被串连掌握。

3协作学习,稳定支架

协作学习主要是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各自分配一定的认知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彼此在知识建构上紧密相连。在这里,小组内的合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重视自己与教师的交流而不重视与同学的交流。因此,学习不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讨论的结果可使原来多种意见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激烈的讨论、交流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要达到比较好的讨论效果,教师需进行合理的分组,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小组活动方法。指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教师一般不直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有关的信息,尽量不利用自己关于这一内容的知识去问一些能把学生指引到正确答案上的问题。他们的提问针对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控制和评价活动,而不涉及具体领域的知识,比如,“在这时我们应该问什么问题?”,“小组的意见一致吗?”等。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监视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鼓励他们相互评论。总之,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作为促进者不会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领域的探索,但他会精心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空间的关键侧面,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学习机会。

4效果评价,检验知识支架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三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们在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此种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小儿外科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基础医学知识紧密联系的临床课程,对于培养小儿外科专业人员的临床思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在小儿外科学的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明显的不足是: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香. 认知结构与支架式教学[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3):78.

[2]沈瑞山.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7(3):98-101.

[3]李荣福, 郝立勇, 游桂荣.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07,23(3):42-44.

[4]张红艳.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 科教文汇, 2007,6:92-92.

[5]于革华, 徐桂娟.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23):95-96.

[6]高琳琳, 李福荣, 康莉, 桑慧.支架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6:83-84.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