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主体性培养研究

2013-04-29 22:49:55熊富强盛馨汪浩蹇鄂曹猛胡正平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校企合作

熊富强?盛馨?汪浩?蹇鄂?曹猛?胡正平

摘要:研究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主体性面临的问题,从校企合作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就业主体性提升的可行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培养学生行业认同感、营造就业环境、强化校企文化交融、兼职教师进校园、校企合作联合办班等方式,以及分类指导、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就业主体性;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熊富强(1983-),男,四川雅安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讲师;盛馨(1988-),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助教。(江苏 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201001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18-03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中央和地方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政府、社会、学校等外因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性。

高校校企合作创新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模式,搭建了学生认识企业、了解就业岗位的桥梁,有效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为此,从校企合作角度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路径和意义对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主体性及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主体性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获得的对就业活动的一种主动态势和支配地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维度上。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反应当前大学生就业主体性下降,就业困难或是有业不就等现象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就业主体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意识不足,就业意向不强

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被动,等、靠、要思想严重;具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解决困难的勇气;甚至少部分学生缺乏尽早就业对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对就业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2.职业生涯无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

尽管高校具有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生们都接受过指导,但就业遥远等思想在部分学生中仍然存在,他们不重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时表现为观望,迟疑不决或随大流等方面。

3.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创造性

表现在应聘和面试准备不充分,就业缺乏技巧、方式方法不当等方面。这与他们不主动学习与就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不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状况有关。此外,还表现在学生创业和创新意识不足,创业意愿不强等方面。

二、普通高等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及意义

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创建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此后该模式在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普遍推广,大学和企业之间相互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作用,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各国政府对校企合作模式也非常重视,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给予其鼓励和支持。[1]

本研究中所指的校企合作不同于普通的订单式培养机制,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拥有的资源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理论培训、科研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方式。该模式有以下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了解专业和行业现状,增强社會适应性,加强职业规划和实践,培养就业目标和方向,激发学习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可加强企业形象宣传,拓宽人才获取渠道,协助高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可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就业工作。

三、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主体性推动作用研究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联合开展学生活动、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形成了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提升效果,本研究针对就业主体性相关的四个方面,将有校企合作培养经历的学生编入考察组,未参与过校企合作经历的学生编入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问卷内容包含行业认识状况与专业知识把握、就业规划与目标、就业技能和方法以及创业知识与意向四个方面。考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均为大学三年级学生。具体的项目设置和评分规则见表1。

2.调查结果和分析

问卷结果反馈,考察组与对照组各选取55份有效问卷,结果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说明:

(1)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对行业现状和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校企合作可以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规划,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3)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强化就业方法的训练,创新就业路径和动机。

(4)校企合作能有效引导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创业意识的养成。

四、提升就业主体性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培养学生行业认同感

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合作模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企业奖助学金不仅可以适当的减轻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鼓励学生成长;更重要的是搭建了学生和企业相互认识与交流的平台,缩短了学生和企业间的距离,在学生中树立了企业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就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目前有10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设立了奖助学金,年奖金总额达40万,每年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奖励和资助。获奖学生普遍表示,企业奖助学金能够建立企业在学生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进而强化对行业的认同。

2.建立实训基地,营造就业环境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在大学生的知识掌握、主体性提升、就业目标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

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与70多家企业在校外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实习平台,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参观、科研训练、创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表示参与实习活动后,他们对就业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从而能更清晰的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3.联合开展学校和企业间的文体科技活动,加强与企业文化交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但由于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企业文化环境,融入企业需要。为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引导企业文化进校园,以冠名、共同承办等方式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就业主体性,发挥其就业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必修科目。[3]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与山东迅达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共同设计开展了学生文体科技活动,给企业冠名,邀请企业高管担任评委、嘉宾,企业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在支持学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和企业职工的文化交融。

4.聘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拓展师资渠道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师资水平是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的基础,各高校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但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在学生就业发展方面常常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为此,从企业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担任部分教学工作,无疑是对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指导。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聘请了20多家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就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新生兼职班主任,通过定期讲座、交流、参观实践等方式授课,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98.24%的学生对这种办学形式表示肯定。

5.校企合作联合办班,培养学生就业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了企业冠名班级,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对口培养”订单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愿望和感受。本科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培养多样性人才和个性化人才。为此建立校企共同出资,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和企业实训基地,同学自愿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办班模式是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一种创新机制。企业出资并负责班级的课外教学、实践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通过远程课堂、校内外师资授课、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了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与北京生泰尔集团等企业探索联合办班机制,每年有100余名同学自愿参与,多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实施校企合作战略提升学生就业主体性的建议

1.校企合作应尊重学生主体性,针对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4]教育就应该“以人为本”,按照学生的发展意愿来设计培养模式和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成为各有所长的专门人才。为此,要提升学生的就业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注重针对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合作形式。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将学生群体区分为学术型群体和应用型群体两大类,根据两类群体各自的发展需求来开展校企合作内容,减少当前校企合作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低层次合作现象。可在校企合作中引入企业研发需求,还可根据专业就业渠道细化培养方案以加强对应用型群体的分类培养。

2.校企合作要注重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创新创业意识带动就业内驱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5]但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庸之道”,“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大学生墨守成规,从众心理较强,缺乏冒险与开拓精神。[6]学生择业过程中往往求稳、祈求安定且对自我估计不足,期望值过高,现实社会很难提供其适合的岗位。倘若能在校企合作中融入创新创业培养元素,引导学生顺应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去规划和创造理想的职业与岗位,势必能带动起学生就业的热情,提高就业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刘立国.面向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

2012,(9).

[2]胡民霞,周奇,曾振东,等.高校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30).

[3]袁媛.以校企合作推动大学生的就业[J].江苏高教,2012,(1).

[4]赵桂龙,缪培龙,丁为民.本科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1).

[5]廉军.让“自主创新”真正成为国家战略[EB/OL].[2007-11-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1/08/content_7035123.htm.

[6]胡喜海.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校企合作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5:51:09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53:25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7:01:20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28:45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31:55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