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连方 罗美霞
摘要: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众多问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学生的“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缺失;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学生信仰模糊;校园文化与社会、行业、企业文化缺少对接和互动,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推进世界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引进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原则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大学的育人环境,提升高校的文化品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市场经济冲击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机制功利化、庸俗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如考试作弊,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就业违约,拖欠学费、贷款不还,信用意识淡薄,网络道德缺乏,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2.信息化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学生信仰模糊。全球化时代,经济贸易、科技、信息、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和斗争变得更加突出。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我国,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差异。多元文化的交锋与碰撞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多样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也会让人无所适从,常常陷入不知如何是好和无法选择的困惑和尴尬。
信仰是一个民族繁盛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动力。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组织的《转型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大型社会调查显示,“没有信仰”的占36.09%,“有信仰”的仅占28.10%。还有许多学者在各自所在的不同地区高校也做了大量的实证调研,发现信仰淡漠的学生都占25%以上。具体表现在远大理想缺失,得过且过;精神生活空虚,价值导向偏差;义气的扭曲,正气的缺乏等。
3.校园文化与社会、行业、企业文化缺少对接和互动,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强。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很高,但许多毕业生就业不久就频繁跳槽。一部分是主动跳槽,一部分是被动跳槽。仅就知识和技能而言,许多毕业生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但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后,逃离企业或者被企业淘汰。要改变这种不适应,高职院校不仅要在知识和技能上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而且在校园文化中也应该与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接触。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基于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各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遵循以下四点:
1.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即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学生普遍最需要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情感体验以及获得成功这四个方面。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又最容易成为校园文化的薄弱环节。学生对自主的需求,对动手操作的渴望,是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摒弃强迫式的学习行为,注重对学生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会批判”。学生在情感方面也最需要得到他人的关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因得到关爱而产生温暖,因相互团结而倍感喜悦,因受到表扬而富有热情,因体验到被尊重而更加热爱学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以关爱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共处,乐于分享。在爱他人、爱集体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推进世界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世界化走向的日趋明显,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态势,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文化,关注世界的发展,以便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及未来的年代里,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国家竞争力。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融入国际社会,具备国际视野和知识,通晓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世界先进文化引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内化为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主动关注世界性问题,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特点,认识不同文化共存的合理性。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起指导作用,如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用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用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用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交往观;以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念,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利益观;以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观念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事业进取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培养大学生节约环保的生活理念。
4.引进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成就举世瞩目,而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却滞后,近年来出现的许多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一些青年职工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等现象都是企业文化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与我们长期实行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重,在专业目标定位、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等方面也都以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要对劳动者进行产业、行业文化普及,使其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和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体验。学校不仅要把先进企业文化的精髓与学校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深度融合,而且要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并将重点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
参考文献:
[1] 黄南永.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衔接企业文化的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08,(14).
[2] 童毛弟.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着力点[J].江
苏高教,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