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要】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地构建政治话语体系,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否健康,是否能对本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手段,对我国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地区和国际环境中的政治话语权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政治话语权提供借鉴。
【关键词】批评 话语分析 政治话语 中国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政治话语分析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通过细致详尽地分析语篇或者话语的具体结构、所运用的表述策略、表述过程,关注话语在新的、再生意识形态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严密监视和评估语众对话语再构建的影响。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语言的分析,来剖析和评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评估和干预话语可能在社会现实中形成的问题及对于我们话语政策的影响。
批评性政治话语分析,严格来讲,就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手段在政治领域的运用。人们把语言行为与政治行为、政治作用及目的结合起来共同加以思考和判断,强调政治话语中政治概念的适时提出和调整,对话语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评估干预,对于语众可能反应激烈和会直接刺激他们的话语进行规避和替换、表述意思的即时更换等,进而使得语篇所表达的政治概念和行为能够通过语言的合理选择,从而实现对外政治交际目的,甚至是我方对外政治话语在新环境中的语义的积极再构建,做到语众对我方话语的正确和客观的再构建,消除相关国家对我方话语的人为曲解和故意做出的利他不利我的话语干预和诱导。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构建的实际状况
构架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并不是说中国以前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政治话语体系。我们以前就有这样的话语权和基于这样话语权利构建的政治话语体系。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一体系明显滞后于发展速度。与世界上先进的政治话语体系相比,中国以前的政治话语体系理念过于偏激,方式过于简单。为了适应中国实际以及世界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必须对过去的政治话语权体系加以扬弃,建立更加合理的政治话语体系。建立这个体系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通阅古今中外国家史,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国家政治话语权的构建是建立在综合国力基础上的,且同综合国力的强弱成正比。虽然说国家交往中有着众多的内容,但是政治话语权的轻重与否,却决定着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份量;政治话语—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核心—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国际效用。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构建的外部环境。如今我国的对外政治话语构建工程,就环境而言,已经从昔日被人打压的局面中完全走出,并且走向了主动出击和积极展现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和中国国内的形势,包括周边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用本国文明来改造其它文明,已经不可能发生。但是,有些国家和组织还是想逆流而上,用自己的价值体系来改造和干扰其他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这就使得冲突正以崭新的形式显现。
因此,我国的对外政治话语的构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当前我国政治话语构建所面临的新问题是:一些国家以对我国话语构建的歪曲为前提,人为营造变形的话语环境,制造中国威胁论,甚至从历史的垃圾箱中捡拾一些秽物来攻击、玷污发展中的中国,并做出威胁我国核心利益的事件。
基于我国对外政治话语构建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注意要有所作为,有所干预。我们应当建立起和中国实际力量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上取得公平的话语资格和空间,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防止他国在此领域力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或者干扰中国的发展进程。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构建实际中的敏感话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走向强大的中国改变了世界固有的交际格局。有人依据中国三十年改革现状推出“中国模式”一说。更有国家想要模仿中国模式,希望得到迅速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自从郑必坚教授在博鳌论坛上首次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以来,国内外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外政治家、学者和学术界人士对于中国和平崛起既有积极的看法,也有消极的观点。国外人士更加关注中国究竟是否会以和平的手段崛起,是否会以和平的手段与周边国家共处,以及中国的发展是否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此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构建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核心内容的政治话语体系意义非同寻常。有些国家故意设置制约因素来作用于他们国内受众的意识的形成,造成国内民众对中国的对外话语的构建采取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态度;同时与中国空间距离遥远的大国历来热衷于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行人为的负面干扰,近年来他们更是纵容和挑唆中国周边的国家参于对中国对外话语正常构建的干扰。
客观来讲,中国对外话语构建的环境会日益复杂,中国的话语构建空间会不断被人为压缩,对中国话语进行断章取义的所谓本土化再构建现象会日益增多,一些国家更会拿中国正常的对外话语构建来故意制造问题,从而掩盖他们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意图。总的来说,中国的对外话语环境会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利益纠结化,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时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构建中语言合理巧妙选择的必要性。语言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中国的对外话语构建也一样,它是中国的政治家、学者等面对新的国际格局,希望把新的话语实践与现存的话语秩序结合起来,构建真实反映中国国家利益,进而反映中国和其他国家未来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对外话语构建客观上会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利益联系的国家产生以言行事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做到语言运用方面的韬光养晦,没必要说过头话来刺激相关国家,这必然涉及我们对于对外话语构建中的语言格式、关键词选用,甚至相关语态和语句时态的选用和调整,做到不给相关国家曲解我方话语的机会和漏洞。正如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伊始宣称美国要展示外交的巧实力政策一样,在对外话语的构建中,我们也要巧妙运用语言策略,做好多关键词的斟酌和选用,甚至还要建立对外话语构建应急机制,以应对我国周边和其他地区涉及我国利益的突发事件的出现,以便始终如一地贯彻和构建我们的对外话语,不出纰漏,不授人以口实。
中国对外和对内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机结合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构建和对内话语体系构建并不矛盾,相反,两者是有机结合的。这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中国国内的话语内容和风格无时无刻不影响和表现在对外话语中。国际上也会根据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来判断中国国内的话语体系构建和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动向,进而调整他们的对华政策。
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大政方针一样,只有国内的话语体系建设积极健康地发展,才会给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应有的鲜活生命力和必要的积极营养,使其更加饱满和富有生命力;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富有成效的展开,也反过来能够促进国内话语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国家争取到更加宽松的国际话语空间。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取决于国内话语空间的发展。国内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国内话语权决定了对外话语权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只有立足于积极的国内话语体系的合理建设,才能不断取得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成功。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态度
对于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斐然成就,连美国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和政策法律制定机构也不能视而不见。在美国,与官方有着密切关系的各个科研院所几乎都把现代中国归为美国最关注的客观实在。
已经有其他国家开始仿效中国加大内需、注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设模式。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国际上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正常的国际话语权,国内的学术界和知识分子在表述中国话语地位的时候还显得不够理直气壮,不能准确地在国际语境环境中表达我国的正常话语诉求。这是与发展中大国的话语地位很不协调的话语态度。
我们没有必要在国际话语舞台上盛气凌人,也没必要缩头缩脑,古人所谓“面临天下事,不怒不惊;常见四海人,不卑不亢”。我们应当从这样的古训中汲取营养,充满自信,理直气壮地构建对外政治话语权,在国际话语界树立合理的话语形象,客观而公正地积极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作者为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副教授】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