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项脊轩志》里的“四窗”

2013-04-29 00:44杨华当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阁子尘泥项脊轩志

杨华当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对“前辟四窗”中的“四窗”,一般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都理解为“四扇窗户”。果真能这样理解吗?

一、“前辟四窗”有必要吗?

首先,“窗”不能理解为天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对项脊轩的“稍为修葺”,是为了弥补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是为了弥补昏暗阴冷的缺陷。由此可见,“又北向”的“向”强调的不是窗户,而应该是房子的坐向——朝北,即房子坐向朝北,窗在屋前,窗也朝北,这样才出现“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的问题。课文把“前辟四窗”的“前”注释为“阁子北面”无疑是正确的。

而且,窗户也不能开在屋顶,只能“前辟”。因为项脊轩本是“旧南阁子”、“百年老屋”,极其破败。一丈见方的小屋子,很随便的修葺,不可能在屋顶开四个窗户,如果开出四个窗户,那就是对小屋的“大修”,而不是“稍为修葺”了。即使情况允许,真在屋顶开了四扇窗户,那么一丈见方的屋顶上差不多就全是窗户了,考虑到南方多雨的气候,仅仅采光尚可,可怎么防雨防晒呢?况且原文中就有一句说明,若碰上下雨天就“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避雨尚且不及,还会再在屋顶开窗吗?因此,“四窗”只能是“前辟”。

二、 “前辟四窗”可行吗?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对于“前辟四窗”,简单译成“在屋子前面开辟四扇窗户”,这样翻译似乎正确。但结合上下文语境,就会发现有理解上的困难:“方丈”之室,空间极其狭小,“容一人居”又给人以“小”的具体感受;再考虑到古今长度单位的不同(古代一丈约为现代的2.3米),估计单面墙长约2.3米左右;房子的前墙必须开挖一个为人进出的宽约1米的小门,那么,另外剩下的1米多要开挖四个窗户,可能吗?即使能开挖出来,那窗户该有多小?还能算“窗”吗?由此说来,我们对“四窗”的理解是否有误?

三、 “四窗”如何理解?

既然“四窗”既不是开在屋顶的“天窗”,也不是开在前面的“四扇窗户”,那它一定有其另外的含义。因为私人关系,笔者有幸到过江苏昆山,发现在昆山一些比较闭塞的地方,还保留着一些比较古朴的习俗和传统:比如当地方言中尚存浊音尾;当地方言中有“四窗”、“四门”、“四屏”、“四厨”、“四厢“等说法。“四窗”也叫做“四格窗”、“四角窗”,这是在墙面上开挖出来的方形或圆形的洞,中间用“十”字木条或用砖块单隔成四个空间,故名。我想,归有光笔下的“四窗”,大概就是指在前面开辟了一个“四格窗”吧。归有光是江苏昆山人,他的项脊轩是具有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阁子,因此,这样理解既符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又跟课文内容不悖。

(作者单位:新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阁子尘泥项脊轩志
秋夜
钢铁冶炼尘泥综合利用技术与实践
项脊轩方位考
关于钢铁厂含锌尘泥综合利用的探讨
形态各异的石窟(下)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浅谈《项脊轩志》的写作艺术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语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