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以下简称课标版教科书)所选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一文,有几个句子,笔者认为值得推敲一番。
句1: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此句中,“字的难处”一语不合事理,不是“字”的难处,而是我们在阅读或写作过程中对“字”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有难处。原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以下简称旧版教科书)将此处改为“用字的难处”,单就“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来看,语病是消除了,但与前面的“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又不照应了,只照应了“写作”,而未能兼顾“阅读”。
句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此句中,“文学是艰苦的事”一语主宾不搭配,旧版教科书将此处改为“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就本句来说,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本句作为全文的一个总结句,未能照应前文特别是本段中的“无论是阅读或写作”一语的“阅读”这个方面。另外,“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中,“思想情感”、“语言”与“精练”、“吻合”的搭配关系,也令人费解,笔者认为“精练”应是就“语言”而言的,“吻合”应是就“思想情感”和“语言”的关系而言的。旧版教科书将此处改为“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其实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朱光潜先生作为一代大师,何以给我们留下这种难题呢?纵观全文,文章主要是从写作的角度来阐述“咬文嚼字”的道理,全文所举例子也无一不是文学创作方面的,而先生偏偏在表述主要观点的几个节点上(全文共三处)强调“无论是阅读或写作”(第三次同时提到“创作和欣赏”),从而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疏漏,也让后来者想作修改而常常顾此失彼。(当然,也不是不能改,只是那样,“手术”就比较大了)。
句3: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中,“含混”与“蕴藉”均为形容词,“蕴藉”一词,《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解释为“(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所以句中的“有”字应该删去,使“含混”与“蕴藉”并列(旧版教科书正是作了如此改动),或将“蕴藉”改为“意蕴”(名词)亦可。
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