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注释不完整

2013-04-29 00:44周越英王玲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弘毅王力曾子

周越英 王玲

人教版七(上)册语文教科书选《〈论语〉十则》,其中有节选自《论语·泰伯》的一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课文下注释为“弘毅:刚强、勇毅。”

这个注释不准确。

笔者认为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朱熹又注“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程颐认为:“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朱熹又在《朱子语类》中说:“所谓‘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宽大,容受得人,须是容受得许多众理。若执著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底意。”这里是说,作为士人,应该心胸宽广,有容人容物之量,目光远大,见识高超;还应该有坚毅、果敢并具有超强的忍耐力。

可见,“弘”与“毅” 是指士必须具有的两种涵养,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颇,相互统一。

又如,传统版本、汉语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此条下注释是:“弘,大,在此指心胸广大;毅,刚毅。”又如较新版本、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古文化名篇欣赏·论语》此条下的注释也是这样:“弘,大;毅,刚强,果决。”翻译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决,然后能担当重任而至远道。”

南怀瑾著作《论语别裁·怎样才算知识分子》关于“弘毅”解释如下:曾子这里所讲的士,已经不是上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所以他是说一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格。“不可以不弘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刚毅,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有些人有见解,但请他当主管,却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下不了决断;有人很容易下决心,但眼光不远,见解有限。所以把眼光、见解、果断、决心加起来的“弘毅”,而且中间还要有正气,立场公正。他说一个知识分子,要养成弘与毅是基本的条件。为什么要养成这两个基本条件呢?因为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这个“道”是领导,也是指道路。责任担得重,人生的道路、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漫长的。所以中国过去教育目的,在养成人的弘毅,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当然,要挑起这样重的担子,走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

综上所述,教科书上注释“弘毅:刚强、勇毅”只解释了“毅”的含义而漏掉“弘”。应当将“弘”“毅”分开注释(个人认为汉语学家王力注释最好)。这样整个句子的理解才符合原文;更何况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此句译文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弘毅”的注释怎么能只有“刚强、勇毅”这个含义呢?

(作者单位: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黄山市教科所)

猜你喜欢
弘毅王力曾子
立德树人背景下“弘毅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粤西地区某中学特色建设为例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保险理赔知多少
校训展示墙
王力手迹
曾子杀猪
艺术百家:王力
为王力先生一辩
曾子杀猪
曾子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