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国
【摘要】人际关系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提出并研究了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神经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分别从不同方面提供了有关人际关系对个体影响效果的相关知识。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并不完全是一种新模式,其发展过程经历了数种模式。
【关键词】关系 社会工作 模式
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者的先驱玛丽·里士满在《社会诊断》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大类型。前者是指介入案主的环境,而后者则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思想与思想”的影响。在此类型下,里士满强调了建立一种强有力的信任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这种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便能以案主的利益影响其活动和决定。一百年后的今天,里士满提出的有关“人际关系”重要性的先知理念已作为规范被写进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守则之中,并逐步形成了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
关系及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
关系的涵义及对人类发展的意义。长久以来,人类不断发展大量复杂的知识观念以帮助理解“谁是自己”、“什么是自己”等哲学命题。人类这种对自我探求的核心主题之一便是人际关系—一种由自身所形成,缘于彼此都需要的人际间交往。这种关系,在最私密的程度上是与爱人间的,也包括相当公众化的与超市收银员等之间的交往过程。总之,“关系”一词,涵盖了广泛的人际交往。阿盖尔(Argyle)和亨德森(Henderson)对关系的社会及情感影响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一系列的心理特征指标与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或失去现存的某种关系有关。为了强调关系和幸福间的这种关联,他们引用了一项研究,认为那些没能通过婚姻或友谊建立起社会联系的人比那些获得丰富社会关系的人寿命要短。在随后的研究中,阿盖尔证实了人们的幸福感、抑郁和患病率、自尊等均与是否同他人建立了亲密关系有关。
人际关系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人际关系,通常是其质量或丧损问题,构成了社会工作的日常内容。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工作中,交往关系都包含其中。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收养所中的儿童寄养,关系的破裂常常是问题的中心。案主经受的是面临的外部困难(无论是生活物质的、人际交往的、或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是社会的)与所承受的心理痛苦的结合。尽管这样的概念和许多社会服务行业都相关,但这几乎就是社会工作本身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其既关注于外又关注于内、既关注于社会又关注于个体的特点。在这种情境下,有必要强调的是,对案主的情感需要、情感发展的动力以及他们在形成和维持人际关系中所经历的困难做出反应,是当今社会工作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有些问题来源于社会性的动力因素(如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和经济问题等),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案主获取物质和经济上的资源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案主的困难涉及哪些因素,很多问题(如儿童受虐、精神健康、家庭暴力和中年丧亲等)都包含了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困扰。有些公共服务(其中也不乏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模型,将人们假定为用逻辑和规则的策略解决问题以满足需要的理性人。不否认人性此方面的特征及至最大化利用的可能,但需要强调的是人类的情感关系也有其逻辑的一面。正如豪(Howe)和何思(Hinings)所明确指出的那样,这种情感逻辑无论是否被认识到,在人类智力理性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在实践中,存在于社会工作者和案主间的情感交往关系因其重要的意义,一度曾被称为“社会工作的核心”。
关系基础型社会工作。鉴于人际关系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如霍利斯、特雷维西克和鲁赫等)提出并研究了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通过调动人格力量以发展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提高其获取社会资源机会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能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种具有支持和理解性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能够促使案主解决他们的困难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信心的增强而非削弱。
关系基础型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来源
心理学来源。心理学探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例如,生理、心理和社会如何影响个人的人格;个体如何思考、感受以及行动等。这些核心方面既是人与人区别,又是人与人有相似之处的原因所在。当人们想要分析或理解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不同方式时,生理、心理和社会分别有着怎样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心理学派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尽相同的答案。心理学分为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前者集中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特征的分析,这是一切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所以也被称之为理论心理学。后者是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来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这两方面的研究对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意义。
社会学来源。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凡是一群有某些共同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人,或是在一块共同生活的人,都构成社会,所以一般来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社会的形成、社会机构和文化类型的功能、以及社会之间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何不同等问题非常关注。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与之相关且最重要的是社会学家从理论的高度研究了个体的社会建构过程,即个体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现实所塑造,他们的理性行为主要受到了其所在社会群体的预期和规范的影响。对社会工作者而言,常见的例子就是,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虐待的行为,在另一个社会中则可能是正常和可接受的。
神经学来源。这些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不同观点被神经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所补充。神经学是研究有关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障碍性的医学专科。与其他医学专科不同的是,神经学还涉及到精神病学。因对诸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大脑中化学物质障碍的更加了解而开发出大量有效药物,这些药物在心理治疗的配合下得以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该学科的最新成果研究了个体的大脑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过程。其结论表明,神经通路形成于一个人的早期生活,并且这些通路在一生中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感受及行为方式。
无论是心理学、社会学还是神经学对个体的形成都很感兴趣。不同的学科视角共同表明:尽管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或大或小地形成于其人际关系的社会矩阵之中。总之,从人类科学的不同领域得出的统一认识对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系基础型社会工作的模式发展过程
早期的心理分析模式。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并不完全是一种新的模式,其理论部分来源于从20世纪40年代起具有心理分析特征的儿童和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及霍利斯(Hollis)于1964年所提出的社会心理模式。这些早期模式包含了如下主要内容:过往经历对现在的态度和行为有影响;人们并非总能意识到过往的经历对现在产生了影响;工作关系及其所引发的情感可能与其他无意识和不连贯的早期经历相关。
心理分析、系统理论和依恋理论的融合模式。上述思想是早期模式的重要特点,但为了发展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方法,心理分析的视角由基于系统理论和依恋理论的思想补充了。这种综合的体系通过依恋理论、分析心理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融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在社会关系的背景下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行为方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社会工作有助于系统理论和分析心理学之间产生交流对话,因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正是嫁接个人研究和社会理论最为恰当的桥梁。在实践中,这些知识被共同应用于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案主的主体性及其人际关系的发展。该模式融合了各种思想、研究发现以及心理动力在其他服务类行业中的实践探索,反映了一种开放性的态度。
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向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方法的转向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对以前的一个关键批评—即病人化案主,强调社会工作者专家功能的趋向—做了回应。该模式修正了这些较为极端的观念,强调了在实务中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要平衡,而这也正是社会工作和其他专业组织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地方。互助与合作的人际关系工作方式既值得尊重,又能产生赋权功能,因此被认为是关系基础型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核心部分。整体来讲,关系基础型的社会工作模式包含了以下思想:在任何专业介入中,人际交往和专业关系是其中整体的部分;社会关系是复杂和多变的,人们理性的一面在被情感(既有意识也有无意识的)丰富化的同时也使其变得更加复杂;个体的内心和环境是不可分的,是整体的(即社会心理的)而不是一维的;社会工作个案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必须对个体的独特环境条件给予足够重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有效沟通的方法,而这要求对自我的理解及应用给予特别的重视;对个体的尊重是关系基础型社会工作模式的基石,它强调各种具有包容性和赋权功能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责编/边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