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朱子读书法”对当今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

2013-04-29 10:06张婧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朱熹

摘 要:作为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提出一整套教育内容与方法,他的教育思想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封建道德的消极内容已被历史所扬弃。然而,他从自己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却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尤其是“朱子读书法”,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朱子读书法” 语文教育 朱熹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他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提出过一整套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虽然,其中有消极的因素存在,但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朱熹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读书方面,阐述十分具体,对后世极有影响,因而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并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是:(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方法,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知识学习和行为陶冶相结合等见解对现代语文教学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朱子读书法”

(一)循序渐进

朱熹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说的就是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就一书而言,也要有一定的次序,循序渐进。

(二) 熟读精思

读书时必须熟读精思,专注品读。“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对于所读之书要通过思考,理解精深。朱熹强调读书须先熟读,熟读才能使书上所说与自己所解融为一体;加以精思,使书上言语与从自己心里说出来的意义一样,这样才能读书有得。

(三)虚心涵泳

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忠实于作者原意,切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他经常教育学生虚心学习前贤,读书的时候,不能自己先有一个主观印象,而应虚心对待前人所说,然后仔细斟酌品味,千万不能擅自杜撰。但是虚心不等于随声附和,而是要弄清理意,判断是非,决定取舍,因此读书还须“涵泳”,即要反复咀嚼、细心揣摩玩味,深刻领会书中旨意。

(四) 切己体察

读书要切己体察。“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考察自己能否亲力亲为。朱熹指出,如读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身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文字时,我们就应仔细考虑,看能否按照孟子所说的去做,并真正去体验。如果我们对有益于身心的道理确实能够切实力行,那么就一定能读得其道,把握其中精髓,从而有所成就。

(五)着紧用力

读书要抓紧,要有发愤忘食的精神。读书时“直要抖楼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说的就是读书要发扬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不可悠哉悠哉,要像治病救火一样,不可一日懈怠,读书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抓紧时间,不可间断。

(六)居敬持志

要求学习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并且持之以恒。这也是朱熹学习观的最基本的精神。具体说,“居敬”即精神专一,全神贯注,保持平和的心态去读书。如果读书时精神不集中,就会一无所获。“持志”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宏伟的目标,并能以顽强的毅力来持续。学习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磨炼,坚持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坚韧顽强的意志力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朱子读书法”对于当今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

朱熹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已接触到了教学过程中教育原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学习的主动性、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教与学等等,同时涉及到了教学目的性、积极巩固性、量力性、实践性等方面。他对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做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及改造,使之系统化。从他的读书法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有益的、发人深省的见解,给现代语文教学以借鉴。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朱子读书法”体现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更加突出。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点拨、开化。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学生应以积极自觉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深造体会,发现为人做事的道理。例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思想、内涵,而是应该旁敲侧击的进行引导,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在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朱熹强调主体的有意识学习,特别突出了非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动机、态度、意志等作为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参与的过程,能够促进个体心理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习与教学中,非认知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非认知因素如动机、态度、意志在培养学生言语技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言语技能过程中,应当把培养认知能力和发展非认知心理品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其六种读书法中就有三种是与非认知因素相关。如“居敬持志”就说明读书必须立志,需持之以恒;“虚心涵泳”则表现了虚心、谦逊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包含有树立客观的态度;“着紧用力”则深刻揭示了读书需勤奋的精神。

(三)知识学习和行为陶炼相结合

朱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知行结合,也就是说,实践必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而理论知识学习又必须以实践为目的。如果知识学了而不付诸实施就失去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如果实践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就会陷人漫无目的的境地。因此,朱熹关于知识学习和行为陶炼相结合的观点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科学的。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所进行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言语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是空洞的讲解,而应该落实的实践中去,才有意义。因为语言是实践性的,注重在实践中的实效才是语言学习和教育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则。如:作文教学,只教给学生一些空洞的写作理论,而不具体的进行写作实践,学生仍然不能掌握写作的能力。同样,只让学生不停的进行作文训练,而不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只会蛮用力气,不懂得写作技巧的使用。

朱熹教学思想中的强调学生主体、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思维能力,强调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强调教师的积极指导作用等思想,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和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普遍规律,科学而正确,对当代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同时,由于朱熹所处的历史时代,其意识形态包括教学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其进行全部否定,而应当继承其教学思想的精华,克服剔除其消极影响,将朱熹的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促进中国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l] 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董远蓦.中国教学论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张传拢.中国传统学习理论研究引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3)

[5] 存少辉. 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20)

[6]张静莉. 朱子读书法与当代语文教学[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作者简介:张婧(1982.03-),女,汉族,呼和浩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母语教学,工作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朱熹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