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13-04-29 01:31贾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摘 要] 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我们应该有能力思考: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们首先应该是“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思想,有明确的是非观,有坚定的立场,更应该有一种深沉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把自己的生存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合而为一。

[关键词] 独立人格;知识分子观;深层思考;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有很多文章或激烈或温和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思与行,使我们在学到听说读写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深层次的思考,不仅对过去,更有对现在与未来——鲁迅的作品便是其中的代表。这里就以其两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为例进行分析。

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两类人物形象:农民和知识分子。我们知道,鲁迅对其笔下民众的情感与态度,总的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对其中知识分子所倾注的情感则更为复杂:有否定,有肯定,有讽刺,有同情,有悲哀,也有期望。当然,这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品中,更体现在他本人的思想与行动上。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超越时空的震撼力。

首先看其作品:在《伤逝》中,“五四”知识青年脱离社会解放去追求自身的安宁与幸福,当然,这种脱离现实的幻想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对于知识青年的反抗精神,作者是肯定的;而对于他们身上那种狭隘思想及性格弱点,作者又是批判的。《在酒楼上》、《孤独者》描写了辛亥革命之后,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的现实生活中逐步走向没落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知识分子本身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和不幸。正如作品中的“我”和吕纬甫、魏连殳一样,他们看得清现实,拥有过美好的理想及革命热情,但在革命失败后的颠簸中,这一切于吕纬甫和魏连殳等知识分子身上,都已黯然淡然甚至消失了。然而又因其思想上有过希望,所以他们不得不在这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中去承受痛苦的煎熬。而“我”作为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内心的悲哀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我”不得不作进一步的痛苦思索。作者通过吕纬甫、魏连殳形象的塑造,既充分肯定了他们曾有过的积极的思想与行动,又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们面对旧势力时的心灵痛苦和自身的精神危机。《孔已己》《白光》着重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肥皂》《高老夫子》则暴露了四铭、高尔础等一类旧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伪善与卑污。对于前者,作者更多的是对受害者的同情,而对于后者,则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与讽刺。

总之,在相当大的一部分作品中,作者于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从精神层面上着笔,集中的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沉浮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揭示了他们软弱、动摇、孤独、颓唐以及狭隘的思想性格弱点。作者在揭露与批判的同时,其自身也是痛苦的,因此,在那或沉重或轻松或犀利或调侃的笔调中,我们无时不感到思索的矛盾与痛苦。

作为知识分子,应有其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明确的是非观,坚定的立场,更应有一种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有一种“心系天下血荐轩辕”[1]的气概。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那么,面对社会时,知识分子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个人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正如《祝福》中所画的那个问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的存在对于这个社会,抑或仅是对于“鲁镇”来说,究竟有何意义?

作为知识分子,首先应该是“自己”,而不应是逐饵的鱼。那些看不清方向看不懂社会,甚至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者,一生都在为适应别人所设定的框架而奔波,以至失去了思想的自由,人格的尊严,甚至生存的权利。他们所得到的,仅有“可悲”而已。

作为知识分子,不仅要有独立的思想,更要有行动的勇气。有些人,他们的眼睛是睁着的,头脑是清醒的,方向是明确的,但行动却是犹豫的、彷徨的,甚至是停滞的、退缩的,因此,他们的内心也是极为痛苦的。于这彷徨和退缩之后,他们恐怕连在内心“呐喊”的勇气也没了。他们过多的为生活所累,过多的计较一己之得失,当这一切成为绊脚石时,行动与生存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不向任何阻挠势力低头的人,应该是能够让行动与思想相一致的人,是一个能把自己的生存与社会的命运合而为一的人。透过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真正知识分子的强烈期盼与期望。作者渴望着更多的真正自由独立知识分子来引导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走出黑暗混乱与愚昧麻木。

而事实上,鲁迅自身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在塑造着一个知识分子形象呢?面对现实,他有过探索与尝试,也有过矛盾与彷徨,但这种“彷徨”,“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彷徨,不是六神无主,走向消极、退缩,而是深入的反思,坚毅的探求,同时也沉着的战斗”,[2]“既面对现实,也面对主观世界,严于剖析自己和知识分子的灵魂”。[2]于是,他最终选择并坚持了自己的道路,他反抗和批判传统势力而不为其所威吓;他接近大众、启发大众而又不被大众所同化。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独立自由的话语权,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始终把目光锁定在社会的命运和前途上,知识分子与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在鲁迅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品读鲁迅的作品,我们对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会有所感悟,对作者的用心,也会有所体味。最终我们不免掩卷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动辄以“综合型人才”自称的我们,我们是否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自身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存在对社会有何意义?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同时,我相信有这种思索意识的,决不止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止一代人两代人,只要是一个需要前进的、正在前进的民族,这种思考就不会停滞,更不会消逝。这种思考,也便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那束永不黯淡的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何锡章:鲁迅读书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林志浩:鲁迅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贾平(1983—),信阳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从自我同一性角度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对于浅显易懂的文本我们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再造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