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同一性角度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16-12-26 21:11张绍刚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张绍刚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十八大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研究从自我同一性角度来阐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应该注意的原则以及探索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25-02

根据已有的调查可知中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个性独立,自我意识、维权意识增强的同时,缺乏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意识。[1]国家历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十八大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应该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责任感的范畴

责任感是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对责任对象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也是个体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态度,它是与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可以分为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意识、责任行为等。[2]狭义的社会责任是指社会相关的责任感,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我、家庭、他人、职业、集体、国家、社会、环境等责任感。本研究采用广义概念。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表明当代部分大学生较少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不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缺少对社会、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部分大学生受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影响,重视个体忽视大局;还有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偏向实用性和功利性,例如入党动机只是为了好找工作;有的对自己生命不负责,自杀轻生、自暴自弃;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课堂上玩手机,有的考试作弊,有的荒废学业,沉迷于网络;有的对家长态度恶劣,只知要钱不知感恩。有的对同学、集体漠不关心,重点表现在宿舍矛盾层出不穷,个别同学通宵上网影响其他同学休息,也有个人卫生差,不打扫宿舍卫生,等等。[3]

三、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心理成长不够成熟,进入社会角色缓慢,缺乏对社会负责的主动意识,思维片面,认识浅薄。

其次,家庭教育空缺,由于童年期父母外出打工,对子女的教育更多依靠老人,如留守儿童经历;家庭教育不当,如娇惯放纵、重视成绩忽视道德教育。

再次,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推崇,对西方价值观的不当接受,对传统文化的摒弃,不良社会风气造成不良价值观盛行。有的大学生只关注于自己,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只有责任意识而缺少行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责任教育缺失。大学中责任感教育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责任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4][5][6]

四、自我同一性理论概述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他的心理社会发展渐成说中第五个阶段,认为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青少年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就会形成了信任、主动、坚定和勤奋等品质。同一性没有顺利形成就会妨碍青少年整合自己的经验,错误地歪曲自我,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角色,从而导致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

角色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7]例如网瘾、逆反行为、加入不良社团等。如果青少年获得的同一性超过角色混乱,获得自我同一性就能形成“忠诚”的美德。这种忠诚的美德能使青少年无视与自己价值相违的观念系统而保持一种既定的承诺。忠诚的美德在实质上就是社会责任感。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要避免消极同一性,也即防止同一性危机。[7]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指的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下一阶段的社会生活,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义务的青少年有一段合理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的社会要求。[7]从这个角度理解,大学阶段实质上就是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

五、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重视自我概念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以健康自我意识存在作为前提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就会自然而然正式由儿童阶段进入成人阶段,心理上达到成熟也才真正具有了社会成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自我同一性理论十分注重自我的功能,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也是自我作用的结果。自我作用的内容是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对自己优点以及缺点的接受,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计划,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任务,成家立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相反,若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甚至是自我怀疑、否定、拒绝,就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健全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地,并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志。

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活动成果的价值来认识自我,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专家咨询来正确认识自我。[8]

(二)正确对待大学生“同一性混乱”的问题,顺利度过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

教育者在大学生出现一些看似出格的事情时,态度是严厉的、反对的、苛责的,建议从长远的、大局的角度去思考、评判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属于一种试探期、验证期。经历这种阶段可以使大学生顺利实现自我同一性,当自我得到和谐,意味着内部的矛盾、混乱会停止,要进一步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迈进,即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能够承担责任,乐于承担责任,成立家庭,实现价值,完成责任的阶段。进一步则进入成年阶段的繁殖阶段,也是以自我同一性为基础。当个体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可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去爱,去奉献。从能量观的角度上讲,个体越来越少依靠外界给与能量来解决内心的需求,学会向外界输出能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影响外界。这种向外的能量输出的意识、情感、行为的表现就是社会责任。

自我同一性混乱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如果处理及时得当可以快速促进自我认知,达到自我成长,自我的内部和谐。混乱与和谐是此消彼长,不断对抗的。如果没有度过危机,人格成长就会停止,产生阴影,成为障碍,甚至心理问题、行为为题。教育者要以教育者、辅导者而非惩罚者、执法者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学生,只对事而不对人,促使大学生自己发现混乱的原因,通过自身努力使得混乱变为和谐,达到生自我同一性的实现。

首先要在坚持“两课”教育作为大学生“三观”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加强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9]

其次大学阶段是个体青春期是第二反抗期的延续,对于灌输有本能的抗拒,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大学生对灌输式的教育会因反抗而反对。这就需要教育者要注意教育的方式。目前大学责任感的教育重视理论而轻实践,刻板的三观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10]教育者用平实的言语、自身的经验去交流而不是灌输,会得到大学生由衷的认同,教育效果较好。例如贵州大学郑强、南航的辅导员徐川等,就是此中的高手。

(三)提升大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教育者在课程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合理运用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这里的自我教育指自己对自己的教育。[11]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自己教育自己。

大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方式,往往不被大学生接受。从学校层面应该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工作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自我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要避免把“自我教育”等同于“放任自流”,也要注意“自我教育”不是对自我的过分约束。当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统一,自我同一性建立,有自我教育,也有理论学习,内化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可以水到而渠成。

(四)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自我同一性相结合,提升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有价值的理念思想可以挖掘借鉴。借鉴传统文化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大学》八条目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条是个人素质的完善,可以理解为个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后三条则是个体循序渐进的社会责任的实现。又如孟子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根据党中央“文化自信”的理念在大学教育中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责任感培养。可在大学中开设大学国学,将其作为通识课程,成为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进一步培养正确而稳定的社会责任感,并能知行合一,有所当担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翁、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

[2]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05.

[3]夏春雨.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8,(01).

[4]蒋国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03).

[5]孙婷婷.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6]李爽.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郭小英.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9]崔婧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10]郭小英.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1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陆翠玲.《大学》自我教化思想及对其当今教育的启示[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