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3-04-29 21:10李海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

[摘 要] 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高职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以及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培养

截至2009年我省有20所高职学校,教师4465人,行政人员730人,校外兼职1050人,“双师型”教师1667人,占总数的37.33%,与全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29.9%相比略高,但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

一、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义。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高职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应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应该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体现高职办学特点,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其次,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教育部对高职教师“双师型”认定有三条标准,即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所以对取得相应的资格证的老师,才能确认为“双师型”。

再次,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训渠道。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培养引进规划;第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高职教师在对口专业岗位上进行业务实践和技能训练;第三安排高职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第四引进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第四,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要为教师取得“双师”资格创造条件,一是通过参加以考代评和考工考级取得另一专业技术职务(技术等级)中级任职资格。二是要通过转评和晋升的途径,实现两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交替进行,即讲师——工程师型,讲师——高级工程师型,教授(副教授)——工程师型,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型。

第五,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部分,在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从待遇的优惠上体现其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是要向“双师型”教师发放特殊津贴;二是课时津贴要高于其他一般教师,或在制定分配制度时,岗位系数应高于同级别的一般教师;三是在选拔、培养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国内国外培训进修,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考虑。

二、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

第一,加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问题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职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提供稳定可靠的场所。

第二,加强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高职教师的学历培训除了完成达标培训外,重点是要加强研究生层次的培养,要将有学士或硕士学位、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送至有关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实行导师制,要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在培养“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中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要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和培养;要抓好以提高工科类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常规”“高职教育理论”等基础知识及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上岗前培训;要按“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要在入校两年内,安排不少于一年的下工地实习和专业实践。

第四,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采取实践锻炼、岗位轮训、短期培训等形式加强高职教师的专业进修,以更新和拓宽知识面。每个专业教师要定期脱离教学岗位,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以达到至少能胜任一门以上专业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实习实训教师要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以上技术操作等级的培训,通过培训后参加考试,以取得相应专业的中级以上技术操作等级证书;要有计划的安排公共课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培训,使其教学能注重后续专业课的知识内容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李海英(1980—),女,甘肃张掖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