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丁
十八年前,自第一家总裁培训班成立开始,关于其入学是否该设门槛之争就未间断过。
“门槛”有“界限、关卡、标准、条件”之意。具体到总裁班上,这种“界限”就表现为收费标准和入学条件——除却动辄几万、几十万的高昂学费,还囊括了企业资产是否够数,年度营业额是否达标,甚或尊驾有否疯狂追求事业的野心等林林总总的“准入”标准。
面对总裁班的重重设障,有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有人流连门前,期待某一日福至心灵猜中“咒语”洞门大开;也有人昂首阔步挺进后却发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徒增感慨。
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精英们,面对总裁班不知高几许的门槛,难免生出进亦忧、退亦忧的感叹。或许他们心底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如此高门槛,到底该不该?
进退维谷的大老板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0多家商学院中,具备EMBA办学资质的已超过60家,各家的学费又因名气、师资、生源等各有不同,大致在十几万元至六十几万元之间。2012年,中欧、长江等六家商学院的EMBA课程学费均超过50万元。来自《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信息,内地比较昂贵的EMBA学院包括长江商学院65.8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56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56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53.8万、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53.8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53.8万等。以上商学院2013年的新学费是否有变还未得到证实,但水涨船高已是不言自明。
对于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们来说,钱不是问题,与其费力向他们宣传“物美价廉”,不如直接高标“物有所值”。但问题在于,他们花了大价钱踏进高门之后能否得其所需。谈到这个话题,山西某民营企业的李总觉得自己的总裁班念得“很失败”。
两年前,李总花二十余万元报名参加了某名牌大学组织的总裁班。入得门后,只上了两节课,李总就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我是去学怎么当总裁,怎么把企业做强做大的,但是课上讲的全是理论,要么就是讲国外大企业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可复制性。”李总觉得自己的钱花得太不值得,“12节课,二十多万,你用这么高的费用把一大部分人拦在外面,倒是拿出点真才实学啊,结果,除了让我多结交几个朋友,基本没学到什么本事。有人说我短视,人脉有可能转化成金钱,可是,‘人脉这种东西在总裁班里充其量是张‘存折,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
不少民营企业老总都抱着和李总一样的希望,兴冲冲一头扎进总裁班大门,以为一入总裁班便可顺利晋身“准总裁”。其实,我国目前的总裁班,大多偏向于研究系统和规律,理论性极强,但在培养实战能力上却力道不足。
总裁班高学费的“准入”标准是否物有所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正准备进班研习的中小企业主来说,总裁班学费的高低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择校方向。
望“门”兴叹的“小人物”
除了学费上的限制外,一些总裁班对于学员近乎严苛的“资格”审查,也极大地限制了学员对总裁班的选择自由。
为了拿到某知名大学总裁班的入学资格,平时总是面试别人的某连锁美容院老板刘女士也被面试了一次。为了能顺利通关,她暗地里下了不少功夫。
刘女士高中毕业后就独自在外打工、创业,经过
十几年的打拼,她终于成为拥有15家连锁美容院的老板。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刘女士在经营管理方面越来越有“力不从心”之感,“我所具有的企业管理知识更多地是在个人实践中摸索得来,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层面的高度。”为了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刘女士准备为自己“充电”,希望通过总裁班完成“再读书”的心愿,并使自己能在企业管理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经过大量的网站浏览和认真对比,刘女士相中了国内某大学开设的“EMBA研修班”。可是,在电话咨询后,刘女士的心凉了半截。原来,该研修班的要求对刘女士来说算是“极高”,申请者必须拥有学士学位,此外,申请人还须提交入学申请短文、两封大学教授推荐信等文本材料。这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的刘女士来说,确实非常为难。刘女士打起退堂鼓。最后,还是朋友给她支了一招:“实在不行,找个制作假证件的,做个大学毕业证,就算借块‘砖敲门。”
联系,等待……二十天后,刘女士拿到大学“学位证”、“毕业证”。与此同时,她还在为推荐信忙活。她托关系结识了两名大学教授,他们得知刘女士的情况后,爽快地答应帮忙。但问题是,教授们很忙,无暇为推荐信字斟句酌,他们只负责在推荐信上签上大名,因此,写推荐信这事儿还需另请高明。不得已,刘女士只得求助于专业写手。几经周折,两封带有高等学府教授签名的推荐信总算到了刘女士手里。
之后,又经历了递交公司营业执照等各类文本、填表、写个人小传、愿景展望等关卡,刘女士还不得不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
为了迈进总裁班大门,刘女士折腾了何止一圈!公司事务缠身,她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折腾……
众说纷纭话“门槛”
有人说,入学高门槛是总裁班的“金字招牌”,是专为精准目标对象——大老板而设。甚至有“一设高门槛,身价就走高”之说,似乎门槛儿低总裁班就没了生意。总裁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是否能适度弹性、适度“兼容”,不搞“一刀切”的高门槛,让那些有心向学的人也有机会一睹门内风光?
对此,从事过EMBA培训的沈阳农业大学科技技术学院的金老师称,“门槛是一道最起码的关卡,有其设置的必要性:一则可以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来避免生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没有门槛,随意进出,总裁班也就无法存活下去。”
西北大学的刘老师对此表示赞同,他从总裁班的“潜在价值”上对高门槛大加肯定,他说:“作为企业负责人,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并不会系统地思考企业的发展,而培训则提供了一个强制思考的过程,在总裁班里打开了思路,放宽了视野;同时,老师和众多学员的参与,也相当于免费的企业战略咨询。这样看来,入学时的高门槛岂不值得?”
而曾有过EMBA培训经历的四川某综合性集团公司的杨总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总裁班门槛高低不是重点,我更在乎在这里能不能学到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东西,是不是能帮到自己和企业。做企业,不断‘充电很重要。这不是说你要有多高的文凭,而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有些人本身文凭低,但有学习的愿望。对于这样的人,总裁班就不该‘一棒子打死,应该给他们机会。”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就是指人们无论贵贱、不论界别,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总裁班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本应以“授人以渔”、“传道解惑”为主旨,却因过度商业化而蒙上“势利”的色彩。在商业化和职业化问题上,总裁班到底是该一意坚持高标,还是适度放宽底限?笔者以为,总裁班设置门槛最大的目的在于防止滥竽充数,在保证生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对那些欲“学而求进”却不得其门的人,在入学门槛上应采取适当弹性、松紧有度原则,尽量彰显出总裁班培训化教育的专门性和公平性。
总裁班门槛之争由始至今,而且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