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刘光然
摘要: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收集研究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知识零散无序,分享知识意愿低,教师缺乏实践性隐性知识的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分类整理知识资源, 提升知识分享的意识及撰写基于反思的教育叙事,挖掘隐性知识等策略。
关键词:教师知识管理;知识分享;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 引言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知识的持续取得、储存、分享、运用与创新的过程。[1]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对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的能力,在漫长的教学岁月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事错误的教学。为了让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对其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产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笔者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数据,深入了解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 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知识管理处于无意识状态
在网络问卷中,教师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没听说过和不知道具体含义的占了76.7%,仅有1.4%的人听说过,并对其涵义比较清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欠缺。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传授知识,教师们虽然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渗透,也就是教师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发地去管理了知识。
2.教师个人知识零散无序
虽然教师在潜意识中认为,能够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但这仅仅停留在无意识的自发状态。对于最基本的知识归类和储存,很多教师都感到不知所措,零散无序。当要用到某方面的知识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查找,很多时候要找的知识又突然不知去向,不能有效地将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时提取出来。
3.教师分享知识意愿低
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在中小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教学“专业个人主义”。教师将自身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作是升迁和竞争的资本,不愿分享。虽然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也会给愿意分享知识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但很多教师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进行分享。
4.教师缺乏实践性隐性知识的管理
对于教师来说,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蕴藏在教师头脑中的有关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经验性的知识才是教师知识精华的部分,也是主宰与决定教师专业行动的主要力量来源。[2]对于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管理隐性知识。教师知识的增长主要是对于教师个人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过程[3],撰写教学反思是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
● 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
1.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分类整理知识资源
教师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拥有大量的知识,但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和指导思想,其拥有的知识资源处于一种零乱、无序的状态,在关键时刻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造成知识的流失。为了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应按照个人实际的需求,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存取,达成知识积累,以便在使用时及时搜寻、提取想要的知识,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
借鉴知识管理中的编码化策略,首先要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编码,即将教师的教案、教材、教学计划、学习手册、专家讲学、期刊、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文档化或电子化的形式存储起来,逐步形成教师的教学档案。在进行文件命名时应遵循简单明了、见名知义的原则,可以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这样就方便了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查找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时间推移和遗忘而导致的混乱管理,造成大量时间和资源浪费。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知识管理工具,如iSpaceDesktop、iNota、Mindmanager、Blog、RSS、360doc个人图书馆等支持教师进行知识管理。
2.提升知识分享的意识
从知识管理的公式可知,知识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知识管理界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能够获取、整理知识资料,更要注重去分享显性、隐性知识。分享他人的知识也是个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教辅资料”和“教学设计”是以内容导向的显性知识,“实践课堂”是以过程为导向的隐性知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出于多方顾虑,比较愿意分享“教辅资料”和“教学设计”,而不愿意与同事分享“实践课堂”和撰写的经验反思。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知识分享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如果自己不主动去分享个人知识,久而久之,也很难分享别人拥有的知识,这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在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多与同事分享知识和经验。另外,如果教师出于竞争,不愿意在本校进行分享,那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与外校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网络也是知识分享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平台,积极分享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无私贡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3.基于反思挖掘隐性知识
教师的知识主要由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和具有一定情境性的隐性知识组成,很多学者认为这种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难以用文字表达、交流和共享。实际上,“隐性知识并非不能表达,只是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逻辑严密、一目了然,它往往是零星破碎、主观性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像是一种文字片断(notes)。” [4]借助反思性的教育叙事,教师可将在教学中发生的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也对自身存在的隐性知识进行修正和重构,使这种片断式的、隐性知识进行整合、管理,将其系统化、显性化,使知识的传播和分享成为可能。
撰写反思性的教育叙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撰写教育叙事时,教师要充分体现反思的理念,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教育故事的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描述,而要采用“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在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呈现事件发生的过程时,要适当地融入个人情感、态度、动机和观点。
● 结论
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了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策略。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借鉴相应的策略,做好知识管理,提升专业技能。教师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氛围、行政规章制度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层面也要从规章制度到理念及具体的硬件设备等方面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金玉芝.小学教师的知识管理——个人与组织面向之分析[D].台湾:台北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2001.
[2]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Yu-Hao Kate Lin ,MingDao.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Building Blocks[DB/OL]. http://www.atee2007.org.uk/docs/LinYHK.doc.20,2011-11-02.
[4]赵金波.做好知识管理,让教师工作更高效[J].现代教育技术,2003,5:68-7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教师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VE3005),主持人:刘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