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 要:公务卡与公务卡强制结算是财政部要求实行的一种公务业务结算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遏制住公务消费存在的腐败、浪费现象,并对提高政府财务管理透明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及遏制“小金库”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公务卡改革,以制度上与技术上的创新,推动并促进了政府廉政建设进程。
关键词:公务卡;强制结算;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2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支付和采购制度改革的进行,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科学、规范及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但是在公务消费方面,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并且极易滋生腐败。公务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这些现象,为政府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公务卡的相关政策介绍
“所谓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1]作為政府部门公务消费的一种结算方式,公务卡制度从2007年开始实行,对规范政府公务支出、减少预算单位使用现金支付结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一直没采取强制性措施,公务卡使用还存在着受地域及经济发展因素影响较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2011年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其他交通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2012年年底前,所有基层预算单位要全部实行公务卡支付制度。2012年全年,全国大多数省市和地区均开展了公务卡改革及相关业务推进工作。
二、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目的与意义
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公务消费领域内,改变传统以现金消费为主的报销方式,通过使用公务卡的方式规范公务支出,令每一笔公务支出都有明细账目可查、源头可溯,以此来限制不合理的公务消费。到公务卡消费制度全面推广并且完善之后,就会有效的遏制住公务消费存在的腐败、浪费现象,从而实现反腐倡廉、打造节约型政府的目标。因此,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提高政府财务透明度。公务卡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政府的公务消费有迹可寻,极大的提高了公共服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原来现金支付和结算方式的弊端。这对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及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进行,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提升。但延续多年的公务支出报销制度却一直落后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并且制约了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用公务卡结算,经办人员以公务卡的银行授信额度进行公务消费,再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直接将资金挂入经办人员的公务卡中,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财政和金融部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监测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这对于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够促进银行卡及相关金融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广泛应用公务卡,为银行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信用卡用户,这对于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的,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动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第四,有效遏制“小金库”的产生。公务卡消费将传统公务消费中的现金支付、预借差旅费等支出改为刷卡支付,这样就避免了拼凑发票和虚开报销发票的现象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在财务报销环节对公务消费的管理和监督,这样就从源头上遏制住了“小金库”的发生。
三、实行公务卡改革对廉政建设的影响
(一)通过公务消费制度的创新降低了廉政风险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通过全国清理整顿“小金库”检查,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财政部发布的“强制结算目录”中,将最容易形成“小金库”的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接待费等项目列入。按照财政部《通知》要求,凡纳入强制结算目录的公务消费项目必须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然后持消费凭证和银行信息票据报销,改变了传统公务消费以现金支付,先支付后报销的程序,通过公务消费制度上的创新,弥补了以往报销制度的漏洞,降低了廉政风险。
第一,通过设立强制结算目录把会议费、培训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易发及多发腐败的公务消费项目列入其中,以制度的形式在源头上防止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彻底消除了公务消费腐败隐患。
第二,对公务消费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明确了公务消费强制刷卡消费的内容,尽量消除了选择性报销和规避刷卡的可能性,确保了公务卡制度的完整执行。
第三,通过强制结算目录的推行,进一步规范公务消费,提高了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公务卡强制结算使得强制结算目录内的公务消费支出信息电子化,令每一笔消费都有迹可循,有利于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及社会群众对公务消费过程进行监控与监督,从制度上封杀“小金库”、套取现金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公务卡的推行还大大的简化了用卡单位的财务流程,免除了现金预支、开具支票等繁琐步骤,提高了用卡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2]
(二)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有效地预防了公务消费腐败
实行公务消费强制结算后,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利用公务消费报销套现、瞒报、多报及“小金库”等情况的发生。在结算目录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公务卡消费,并运用新技术,有效的预防公务消费腐败:一是公务卡强制结算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公务消费支出信息电子化,极大的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二是利用这种技术来监控资金的流量以及资金的种类,在公务消费的银行业务信息中,加入一个技术上的细节监管。让每一笔公务消费都有迹可查,改进了传统的事后监督方式,提升了监督效力而且有效的预防了公务消费的腐败;三是从公务“消费”到“报销”的过程中,由银行垫支,财政直接还款的方式进行,政府部门报销人员接触不到现金流,增大了可能发生的现金贪腐成本,减少了公务消费腐败的机率。
(三)制度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廉政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
虽然使用公务卡结算可以令公务消费有支付记录,提高政府公共开支的透明度,但是,由于公务卡结算这一简单的技术并不具有强制力,且不可能涵盖所有方面的工作,所以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能完全遏制公务消费腐败的。而这种通过设立强制结算目录、明确公务支出权利义务、透明的公务卡消费记录与动态的监督监控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来遏制腐败的发生,是对信息时代廉政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一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公务消费改革,加强相关的审计与问责制度建设,解决公务人员或者领导干部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增强公务财务支出预算的透明度,对公务消费腐败采取‘零容忍原则”[3];另一方面,建立起绩效问责机制,对公务卡强制结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量,对与公务消费的合理性及绩效性进行绩效评估,对于公务违规消费及无显著绩效成果的,应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公务消费由来已久,规模庞大、浪费严重、腐败丛生,且有愈发严重之势。单凭一张公务卡就想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公务消费习惯,难度可想而知。公务卡毕竟只是一项制度,也会存在制度性的漏洞,仍然需要引进外部监督机制、限制官员权力等配套措施,才能顺利发挥公务卡的威力。否则,公务卡只是改变公务消费的形式,却无法彻底整治公务消费乱象。但从长远来看,公务卡及强制结算目录的实施,已经在制度与技术上突破了原有的习惯与规则,一项新的制度规则与公务消费习惯正在建立。在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下,随着公务卡制度推行和逐步完善,其必将成为反腐败、公务透明消费的一个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就中央预算单位试行公务卡制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
zhengcejiedu/2007/200805/t20080519_27973.html
[2] 宋超,等.关于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2).
[3] 孙艳敏.让公务卡真正“卡住”公务消费腐败[N].检察日报,2011-12-13.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