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3-04-29 03:03仇富娣魏迎兵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仇富娣 魏迎兵

【摘 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在160例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中随机对80例实施专职心理护理,另80例不采取特殊心理护理,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一般治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情况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或缓解颅骨缺损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骨缺损;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颅骨损伤大都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病人是因去骨瓣减压术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颅骨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导致患者精神负担严重,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失眠,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称之为颅骨缺损综合征[1,2] 。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愈后的影响,本研究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将获得数据统计学分析,为减少该类患者的心理不良状况,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我科( 解放军101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行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1岁。观察组给予专职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两组颅骨缺损综合征情况基本一致,

见表1

3 心理护理

3.1 消除自卑、悲观情绪

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颅骨的缺损及骨窗的塌陷或膨隆,影响病人的形象,且病人对骨窗部分的塌陷心存恐慌,造成患者缺乏自信,羞于见人,出现悲观、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所以自卑、悲观心理问题特别突出。我们在实施专职心理护理中通过主动与患者接近,陪伴患者,与其谈心,同情、疏导其心理,启发患者面对现实,接受客观事实,战胜自己,战胜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在心理护理中,我们还注意患者家属的态度和反应,因为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是心理护理过程中的可贵助力。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理解和关心,减轻精神压力,保护患者自尊心,维持原有的尊严,使他们感到受人重视,受人尊敬,保持性格开朗乐观,使自卑、悲观心理得到控制。

3.2减轻焦虑情绪

患者在目睹身体形象改变时,易产生易怒、焦躁情绪,对任何事情都采取抱怨态度,我们在实施专职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尊重他们,并认定其存在的价值。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权威性劝导和解释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感人肺腑的温暖和热情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舞和支持可以使病人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肯定性的保证可以使病人感到安全,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还可以组织病人看电视、欣赏音乐、消遣活动,讲解不良情绪给康复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良情绪得到调整,减轻了心理压力,保持了最佳状态。在患者有语言障碍表达不清楚时,我们为其准备好纸和笔,使患者能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缓解焦躁心理。

3.3解除被动依赖心理

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自理能力缺陷,病程恢复时间较长,有强烈的被动依赖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给予患者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使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对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我们温和亲切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语言改变患者思维,提高患者情绪,使他们对康复治疗感兴趣。在指导康复训练过程中做到不操之过急,注意安排最先和最容易取得疗效的程序,以利于建立和巩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康复耐受力。功能重组理论认为,脑外伤患者具有重新学习的潜能,他们可以通过发展这种能力办法来实现,采取功能补偿的办法来实现丧失了的功能[2-3]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我们在同情患者的同时不迁就他们的依赖心理,调动积极向上、自我实现的潜力。并向他们说明只有积极配合好康复训练,才能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3.4缓解睡眠障碍

了解患者睡眠状况,消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安排单人间病房,减少打扰。尽量避免、减少夜间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可借助音乐催眠,睡前勿剧烈活动,勿饮浓茶、咖啡等。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辅助睡眠。

3.5 骨窗护理的正确对待

骨窗张力的大小直接反映颅内压力的高低,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应定人定时观察,感受其张力变化。培养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观察缺损区情况,加强骨窗局部的观察与护理,防止头皮或颅内感染。缺损区洗头时动作轻柔,勿抓伤,伤口发痒时一定不要去抓;避免碰撞缺损区域,防止受压;改变体位时勿过于剧烈,活动时强度不宜过大,活动速度不宜过快,防止脑组织移位;外出带帽,加强头部保护,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防止意外受伤。3.6 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

颅脑外伤术后致颅骨缺损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大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外在形象的改变,担心自己无法恢复至以前水平,对以后的恋爱和工作都会有影响,给家庭、社会造成负担。此时要特别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家属对患者要真诚鼓励,耐心讲解,禁止嘲笑患者,更不能随意表现失望情绪。尽可能多让患者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使患者从压抑、焦虑、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移志,起到积极的心理调控作用,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尽早的融入社会,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4 讨论

在神经外科领域,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去骨瓣减压术[1]。去骨瓣减压术虽可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但在患者恢复期,颅骨的缺损及骨窗的塌陷或膨隆,影响病人的形象,且病人对骨窗部分的塌陷心存恐慌,造成病人缺乏自信,羞于见人,出现悲观、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并且有头痛、头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失眠,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表现,故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专职性心理护理,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调整,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对康复的耐力及信心均增强,促进了肢体器官功能早日康复。患者在以往康复训练中只注重了生理功能上的训练,而忽视了心理上的针对护理,导致康复延缓,影响了患者的愈后。因此,通过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专职心理护理,不断鼓励患者,培养了积极、乐观、自信、顽强、自尊的心理状态。同时我们体会到:在帮助患者获得康复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一切阻碍康复的心理障碍,才能使康复计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机体的耐受力和器官肢体的代偿功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建立生理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尽早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光辉,高如生,蔡智芸等.颅骨缺损修补术78例临床分析[J].解剖与临床, 2010, 6(15): 206-207.

[2] 张玉琴,徐桂花,缪彩娟.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用于颅脑外伤术后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2):29-30.

[3] 王丹凤.颅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征象的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08, 7(6):6.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急诊护士干预后焦虑状况改善研究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