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唤醒功能

2013-04-29 15:24王瑛
中国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情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王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就应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当前的生存状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自身的唤醒功能,努力诱导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以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

1.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教学必须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诱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就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蔺相如一再忍让最终感动廉颇,且结成“刎颈之交”的故事,诱发学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精诚合作、同心同德、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与集体利益为重的品质与意识。

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眷念祖国,系心怀王”的屈原;标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低吟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高声呼喊“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穆旦……在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和爱国情怀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还有,教师既可引导学生领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多娇江山,“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赤壁,绚丽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秀美的“杏花春雨江南”;又可引领学生鉴赏美妙的“景泰蓝”,独特的“唐三彩”,有趣的“蜡染”……在领略大好河山、鉴赏灿烂文化中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唤醒学生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而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而语文课正是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基于此,教师可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启迪与精神陶冶。例如:通过教学《背影》《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通过教学《师说》《藤野先生》等,教导学生尊师重教;通过教学《报任安书》《陈涉世家》等,呼吁学生志存高远;通过教学《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号召学生勤奋好学;通过教学《沁园春·长沙》《将进酒》等,引导学生自尊自信;通过教学《勾践灭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教导学生坚韧不拔;通过教学《六国论》《我与地坛》等,提示学生自强不息;通过教学《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唤醒学生洁身自好;通过教学《离骚》《谏太宗十思疏》等,教育学生正直无私;通过教学《五人墓碑记》《荆轲刺秦王》等,令学生懂得不畏强暴;通过教学《石钟山记》等,使学生理解实事求是;通过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让学生领悟真诚和善良……

二、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为此,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以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既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两个人物形象,唤醒学生对忠贞、诚信、善良、贤惠等人性美的追求;也可通过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美好人物的被摧残和幸福生活的被毁灭,唤醒学生对悲剧美的深情关照和强烈体验,从而净化和升华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还有,教师可通过教学《荷花淀》《陈情表》《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使学生感受亲情美;通过教学《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令学生感悟生活美和情趣美;通过教学《冬天之美》《世间最美的坟墓》等,唤醒学生对自然美、田园美和朴素美的追求……最终打造学生的慧眼,练就学生的慧心,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唤醒学生的个性特长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没有鲜明的个性就没有人的发展,而语文教育是最富人性的教育,语文教材也是最具个性的教材,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体裁多样,语言精美,形象鲜明,风格各异,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追求。因此,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珍视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尊重学生的性情、爱好、习惯和兴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唤醒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个性鲜明的作家唤醒学生的个性。例如:通过理解屈原的个性,唤醒学生的执着;通过领略李白的个性,唤醒学生的自信;通过品味苏轼的个性,唤醒学生的旷达;通过体会鲁迅的个性,唤醒学生的坚韧;通过欣赏郭沫若的个性,唤醒学生的豪放;通过学习巴金的个性,唤醒学生的真诚;通过借鉴老舍的个性,唤醒学生的幽默……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怜悯、悲哀、憎恨、热爱等强烈情感,以陶冶其情操,铸就其性灵,促使其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

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和表达的创新。因此,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必须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与数理学科特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词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旨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等,都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答同一问题。例如,在课外欣赏李白的诗歌《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否多余?为什么?”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其一,多余。因为“玉关情”就是思念“良人”,思念“良人”的内容就是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这已包含了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因此删去最后两句诗更觉精练、含蓄。其二,不多余。因为最后两句诗使亲人之情上升到国家之爱,提升了诗歌的境界。就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唤醒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吴婵 梁金)

猜你喜欢
情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