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热”的再思考

2013-04-29 00:44胡笑玲
中国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留学生政策

胡笑玲

编者按:留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留学主要呈现两种趋势:一是留学人数不断激增,二是留学人员低龄化。同时,人们对于留学利弊的争论越发激烈。其实,“留学热”和留学低龄化现象既表明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又意味着人们意识、观念的发展、转变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接受,还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本期《深度报道》将从“留学热”的原因、留学的“利”与“弊”、留学前的准备、留学的决策四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留学热”的原因—— 国内的“推”与国外的“拉”

1872年8月11日,30名身着清朝官服、平均年龄仅为13岁的少年登上一艘轮船,远赴美利坚合众国。他们就是晚清政府的第一批留美学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遣的留学生。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对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2012年9月2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接近250万人,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进入21世纪,中国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33.97万人。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逼近40万人。

当今,为什么留学人数激增,仿佛一股热潮?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推”,二是国外的“拉”。正是这两个因素促使我国留学人员数量不断激增,形成一股热潮。

一、国内的“推”

1.宽松的留学政策

(1)公派留学

留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就非常重视留学政策的制定。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宣布派遣留学生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多种留学政策。1992年以后,有“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以鼓励出国留学。1996年以后,我国调整了公派留学政策,产生了“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新办法。至此,我国国家公派留学进入正规化、法制化的阶段。2003年,教育部展开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的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作出两项重要调整:一是确定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二是设立“高级研究学者”,并将传统的“普通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合并为“访问学者”。2005年,教育部提出“选拔国内一流的学生,派到(海外)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坚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主要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目标和原则。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设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重点资助对象开始从进修生向学生倾斜。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颁布对促进我国的留学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2)自费留学

我国政府对自费留学也非常重视,认为“自费出国留学是我国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自费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对自费留学人员和公费留学人员在政治上应一视同仁”。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改革变化的过程。从1981年国务院批示的《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请示》至2003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简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审批手续的通知》,我国自费留学的政策变得日益宽松,其资格审核工作也由繁向简转化,这恰好促成我国学生自费留学热潮的到来。

2.经济增长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GDP不断增高,留学率也随之不断攀升。据有关学者分析: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留学的要求;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3.我国教育现状

(1)基础教育有待完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我国的教育,一方面在倡导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以高考为中心。为了获得高分,学校不断否定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为了使学生学会应试的技巧,学校忘记了教育的终级目标。这种教育不仅带来机械式训练,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我丧失信心;这种教育不仅压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时,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政策吸引了一些家长的注意。由于他们对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认识不够,所以他们认为,国外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自由的空间,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于是,他们急于摆脱国内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束缚,希望能有更为自由的教育选择。就这样,许多家长让孩子放弃高考,选择出国。于是,一批低龄留学生应运而生。

(2)高等教育有待发展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据有关方面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6.5%,这一数据已然达到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即适龄青年的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至50%的大众化标准)。不过,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自身特点。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各高校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总之,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性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以致学生为了进入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而选择通过高考向优质高等院校进军。这种竞争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成为竞争的牺牲品。另外,高校的“扩招”只是达到“量”的增加,但在“质”的方面力不从心。这种培养模式必然制约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某些高校为了争当世界一流大学,只注重办学规模而忽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一些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不出高素质创新人才。基于这种观点,许多学生纷纷放弃国内大学,选择出国留学。

4.国内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1)就业压力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例如: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粗略测算,即使2012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的水平,仍会有近70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不能实现就业[1]。另一方面,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就业压力增加。另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招聘大学教师时都要求有留学经历。因此,这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留学海外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相对于国内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国内就业市场更青睐留学生,致使一些人选择出国留学,增加就业酬码。

(2)生活压力

随着通货膨胀导致的国内物价上涨,人们越来越觉得在国内生活压力较大,特别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一方面工资增加速度缓慢令他们觉得生活并不宽裕,另一方面日益上涨的房价和不断提升的教育经费等开支使他们感到生活负担日趋加重。于是,一些人产生移民的念头。他们希望通过移民降低生活压力,同时让孩子在外国读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5.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被留学”现象

(1)信息资源的丰富

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信息来源日益丰富。而社会资源的国际化必然带来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一些国内留学中介纷纷涌现,它们在网上不断发布留学信息,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留学介绍。于是,出国留学渠道增多,似乎留学近在咫尺。

(2)“被留学”现象

“被留学”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被中介留学”现象,二是“被社会留学”现象。当一些家长盲目跟风时,一些不正规的留学中介便趁虚而入,于是出现“被中介留学”现象。另外,我国的某些政策使一些人不得不选择出国留学,于是出现“被社会留学”现象。例如,“异地高考”。曾有一位非京籍借读生在网上写道:“我不希望告诉老外自己是被逼出国。”目前,户籍学籍捆绑制使一些非学习地户籍学生高考时进退两难:一方面非学习地户籍的学生无法在学习地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非学习地户籍的学生又无法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为没有学籍,他们只能以“社会招生”的名义考试,不能参加各大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出国留学。的确,“异地高考”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观注。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的具体办法。例如《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所限定的报名条件是:报名参加北京2013年高考的考生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外地转京户口限于2012年12月5日前在京落户者。

二、国外的“拉”

1.国际合作力度的加大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大门已然敞开,此时,教育必然深受影响。另外,伴随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于是国内外各种信息唾手可得,自然加快国际学生流动。目前,中国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34个国家签署了学历互认的合同。这一切使“留学热”在我国不断升温。

2.留学生为流入国带来经济效益

通过为其他国家提供教育以获得经济利益是近年来各国扩大留学招生的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例,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处于领先地位,但其留学费用相对较高。据有关专家统计,以2009年为标准,一个留学生读四年本科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总额为60 000—140 000美元,约410 000—960 000元人民币[2]。此外,美国是世界上接受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2011至2012学年,外国留学生为美国贡献了超过2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我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

3.留学生加强流入国的人才实力

为了增强本国的人才实力,各国竞相吸引留学生。为此,各国采取有利于留学的手段,放宽留学政策和签证政策,使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2011至2012学年,我国赴美的留学生人数逼近20万,相当于我国20多所著名大学一年毕业的学生人数。据有关统计,自2002年至2012年,美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了50%。又如2002年在美国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研究生,2007年回国的比例是8%,仍留在美国的比例是92%。

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有据可寻,它不仅反映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状况,更折射国际或其他流入国的实际情形。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留学生政策
政策
政策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助企政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政策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