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四
一、课前策略
1.理念先行,准备生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不同,课堂上教学的行为、方法和策略大相径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完全不一样。某些课堂,学生获得的是一种枯燥、抽象和呆板的地理知识,这样的知识不能带给学生生动的体验和快乐的感受,而只是一种应试的需要。而另外一些课堂,学生获得的则是一种具有情感性、体验性和生动性的知识,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地理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地理生成的场所,地理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引路,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能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弘扬个性的灵光。
2.弹性预设,营造生成
“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预设为课堂实施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和空白地带,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余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之间不是“建筑图纸”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即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应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钢性“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展示出来。无论是生成正确结果还是错误结果,教师都应预先给学生准备一个酿造生成的空间。课堂中增加学生的活动面,扩大学生的活动量,留给他们更多的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教师给学生一个天地,学生还教师一个惊喜!
3.情境创设,点燃生成
创设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求知的想法和冲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导入新课更不可少。理想的情境是生成的起点,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例如,对于新课“大洋表层的海水运动”,可以创设这样一则情境:科学家在南极科考时,发现一直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含有化工合成生产的剧毒农药DDT,这些剧毒农药DDT是如何进入南极大陆企鹅体内的?通过这一问题悬念情境的导入,迅速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这样在学生积极参与、激情四溢的同时,教师也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即思维的起点,为接下来洋流教学的有效生成奠定基础。
4.制造矛盾,驱动生成
“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课堂学习生成的动力。学生惟有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生命才能自内而外地生长。因此,课堂上要真正意义地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抓准学生认知的冲突,布局矛盾,在满足学生好奇与需要的基点上引发学生继续探索,创生新的学习表现。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质构造背斜与向斜的学习中,学生通常想当然地认为,地表岩层向上拱起就会形成山岭,向下凹陷就会形成谷地。对这一错误结论,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而应抓住时机反复追问“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又怎么解释?”通过凸显矛盾激发学生深思,让学生自己改正,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加深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理解与应用。
二、课中策略
1.互动对话,说出生成
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首要条件。要想让学生开口,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其疑问给予积极的应答,在师生双方轻松、活跃、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意见,加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沟通,在畅达活跃的课堂对话质疑中随时会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智慧与美妙。例如,必修1自然地理教学中,越是难点就越应让学生挑战自我,说出思维障碍,尽情暴露问题,而后加深理解。学习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讨论,重点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然后请代表上讲台演示讲解。学生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常常四五个学生一起上台,一人主讲,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的二分二至点,一边模拟演示一边说明讲解,台下学生观察补充。通过学生的生动演示和大胆表达,用“兵教兵”的方法顺利攻克这一教学难点。这样做,虽然比教师直接讲解所花时间要多,麻烦也不少,但学生对太阳直射点运动过程的认知是自己所读所思、所做所说生成得来的,印象非常深刻,接下来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2.浮想联翩,想出生成
让学生在课堂上联想翩翩,活跃思维,精彩的生成就像有了搏击的翅膀而自由地飞翔。因此,创设的情景或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构架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可想、有内容可想、有问题可想,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上,定会有丰富的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离开了空间想象,要学好它是不可能的,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思多想。如请学生思考“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所看到的日出日落与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是否一样?”这样的问题既有趣,也能帮助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3.实验探究,做出生成
实验是动态生成的重要源泉。大量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实验现象能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地理实验的综合性强,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励学生地理科学探究的欲望,形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中,关于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凹岸、凸岸;U型谷、V型谷等概念及成因很难讲、也很难看明白,而如果让学生在河流沙盘上做实验观察则很容易理解,对河流上中下游的特征也能全面把握。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自然科学特点突出,很多地理现象、原理、规律都可以用实验来探究,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生成地理认知的同时,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动手实验探究的课堂,就是充满发现创新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4.把握契机,捕捉生成
精彩的生成来自学生,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及随机应变的头脑。造成精彩的生成往往只有一瞬间,在它稍纵即逝时,教师及时抓住这生成的瞬间,随机应变,把握契机,捕捉生成,造就生成。例如,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道:“在月球、火星和其它星球上,如何确定方向?”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都十分好奇,但教师被问住了,不能当堂准确回答,有点难堪,但他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问道,“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一问题?能不能借用地球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学生在讨论争论中,思维大开,有的学生及时利用讲台上的电脑网络,查找到了答案。显然,面对这一突发问题,教师没有责备,而是机智地加以引导,维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共同思考,一起生成。
三、课终策略
1.总结提炼,升华生成
高中地理课时有限,一节课的容量大多饱满,知识点庞杂,新教材内容跳跃性大,逻辑结构含蓄,思维线索也不直白,因此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学活,理解透彻,临下课前,教师的总结、梳理、提炼不可或缺。当教师在概括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认知和方法时,就能促使学生生成的内容再一次升华。教师总结引领的方式多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有序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内容。如课终前五分钟,教师可经常使用地理思维导图勾勒全课,强化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再生性。
2.反馈反思,持续生成
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馈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与传统讲授法相比,生成性教学略显繁琐,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勤反馈常反思多实践,才能在地理课堂上运用自如,低耗高效,才能保证地理生成性教学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做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教育机智”,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当生成成为课堂的一种习惯和常态时就会发现,“精彩”尽在课堂“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