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临时放假的启示

2013-04-29 10:06朱丽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美国式旅程人性

朱丽君

中国只有灾害性的临时放假,比如遇到暴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时,报有关政府部门同意后,可以允许部分学校临时性放假。我们的思维是减少灾害,避免灾型临时放假,是典型的中国式临时放假。

然而,最近的一条新闻却对中国式临时放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或者说对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内心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因为美国一所小学临时放假不是因为天气糟糕,而是因为天气太好。这似乎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据美国媒体报道,最近,美国华盛顿州一所小学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难以置信的通知,称:因为天气实在太好,学校准备临时放假一天。学校校长桑普森先生证实了通知的真实性,他表示,孩子们需要享受放假的快乐,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展现出孩童时代应有的活力。在过去的整个冬天里,孩子们都在盼着下雪,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到学校上课了。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糟糕天气一直没来,孩子们深感失望。他们太想找一个不用去学校的理由了。桑普森理解孩子们的感受,于是当晴好的天气到来时,他做出决定,给孩子们放假一天,好好满足他们一下。桑普森征得了校董事会的同意,又去询问家长们的意见,结果大家一致表示赞同。孩子们在这一天可以尽情玩乐,但同时,他们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家庭作业——拍一组漂亮的照片带回学校。

一所美国小学因为天气太好而放假一天的做法看似“反常”,实则“正常”。这种打破常规的放假,是典型的美国式放假,它给予我们的启示良多。

一、 美国式放假启发我们,学校教育是“非固体”,因流动而不具备完全的确定性。美国的教育总让人大开眼界。他们的一些做法总能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超越中国式教育的所谓红线,让我们在惊愕之余猛然发现,教育管理的边界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确定,像水泥那样凝固得不可移动丝毫。事实上,教育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艾伦·C·爱恩斯坦在《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育非常复杂,很难被完全理解,当然它也就不可能被控制在一定的精确程度上,不能用一种僵化的方式来管理教育,处理学校的管理问题。对于教育教学的管理应该多一些弹性,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教育应该允许通过合法审议之后的破例,要根据校情与学情的实时变化,敏捷地作出响应,并同步地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与管理机制,以“活管理”来应对“活教育”。中国教育与管理的官僚化作风与教条化机制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变,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教育规划与教学计划时应为学校留下自我调控的空间和余地。

二、 美国式放假启发我们,学校教育本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性气息。教学计划一直是我们的“圣经”,神圣不可侵犯;课堂学习是我们的“阵地”,绝对不可弃守。实际上,中国教育在很多时候,以无数冠冕堂皇的理由(特别是与未来挂钩的主科分数),从事着反教育甚至是反人性的“工作”。中国的学校教育,人性指数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几个教师接力拖课,大摆车轮战,不让学生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剥夺学生的休息权,是不人道的;课间规矩众多,不让学生跑动,不让学生说话,阻止学生生动活泼地游戏,是不人道的;学生想打打球,想休息一下,却被硬逼着做作业,是不人道的。不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偏执,是对学生鲜活生命与合理吁求的极端漠视。更让人忧心的是,在中国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潜意识中,人性正持续地遭到大幅度贬值。如今,美国式临时放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思参照。美国那所学校的校长是儿童的“同谋”,他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把儿童的合理化吁求放在首位加以考量,把成全儿童的心愿作为教育的要义。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人性的问题——如何让中国的教育更具人性的关怀?如何彻底改变与儿童作对的思维定势?我们的学校管理与运作、作息时间的合理化调整与临时化安排,也应该借鉴美国式思维,真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加以考量。要多揣摩与发现儿童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必须明晰,不去满足那种体现真正民意的愿望是不够明智的,满足儿童合理的愿望才是教育应尽的道义。最人性的教育,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要让学校重新成为充满温情的地方,就必须体面地作出妥协。这种妥协实际上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是一种积极的顺应,只有顺应学生的正常心愿,中国的教育才能更正常、更符合人性。

三、 美国式放假启发我们,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创设一段最快乐的生命旅程。美国式临时放假用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学校教育不是赛跑,而是旅程,快乐的旅程。我们不能只顾一路向前赶,赶所谓的知识教学的进度。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显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学校有时候是实实在在的围城,过于封闭,忽略了儿童游戏的发展性价值。参照美国学校的做法,我们就会达成一项重要的共识:在童年教育中,我们所要做的重要努力就是让孩子的心灵可以去闲逛而拥有人生的余裕,可以听从自然与心灵的召唤去尽情地游玩。中国的孩子也应享有《我一直走》那个故事里小男孩的权力——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可以闲逛一下、嬉乐一回。我们可以像韩国那样让学生野外吃苦锻炼,像法国那样让学生在广场上办大型野餐聚会或去工厂学习,像智利那样让学生参加城里的“阅兵”,像美国那样举办丰富多彩的夏令营,像日本那样让学生去集体旅行,像德国那样让学生免费坐公交车去体验市民生活……实践证明,在最好的天气里,让儿童全身心地体验生活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本身就具有最重要的教育价值。台湾的数学教授黄武雄先生写过一本很好的书,题目就是《学校在窗外》。听从大自然的召唤,丰富儿童的身体生活,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享受到田园嬉游的乐趣同样是重要的,而且这种重要性不亚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童年时期有了余裕的生命旅程与快乐的生命记忆,一个人就可以拥有丰富的生命体验和生机蓬勃的精神舒展。这样的童年经历与体验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复得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美国式旅程人性
旅程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孤独温暖旅程
逼近人性
“我能怎么做?”用英文怎么说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在书上看到”是用介词“in”还是“on”?
人性的偏见地图
“Please open the tap”是对还是错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